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四五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五章 生涯豈料承優詔(四) (1 / 2)

“梅村,東宮在與誰說話?”侍從室附殿中的會客室裡,身穿雲燕補服的正四品官員低聲問吳偉業。

吳偉業名為招待,實為引薦,故而品秩雖低人一等,卻做了主座。聽到自己往日上司如此客氣與自己說話,吳偉業突然覺得在侍從室任職也不是太不能接受。

“聽說是個投名求見的貢生。”吳偉業也故作熟稔說道,並不與他客氣。

“貢生啊……”那四品官意味深長。他來得比那個貢生要早,本來已經輪到他入見了,只是那人的名帖剛傳進去,太子便命他入見,本以為是個名滿天下的大儒,誰知道才是個貢生。

何謂貢生?

府、州、縣生員中成績品行優異者,可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說白了,滿打滿算只是個舉人而已。

一個小小舉人在地方上或許屬於了不得的人物,但在這京師內城,滿大街的官兒,哪個不是兩榜出身?

“不知是何方名儒啊?”那官員擔心自己無意中冒犯某位在野的隱逸之士,打探問道。

“我去看看。”吳偉業拱手而起,回職房中查了一下名刺,卻是個十分陌生的名字。他回到會客廳中,猶疑道:“水心,你可聽說過喻昌此人?”

“俞昌?”

“喻,”吳偉業加重了口音,“譬喻的喻。”

水心搖了搖頭:“這姓不多見,若是聽說過不會不記得。”

“喻昌,字嘉言。”吳偉業道:“江西南昌人,已經五十八了。”

科場有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但那已經是老黃曆了。大明開國以來的名臣大多都是三十歲之前中的進士,而且名次極高。想想科舉這種重體力強腦力的競技運動,年紀大了還真的未必吃得消。

別人不說,吳偉業自己便是二十二歲中的進士,而且是頭甲第二名榜眼。跟他相比,五十八歲的貢生的確算是個沒出息的。

然而正是這個沒出息的人,卻受到了太子殿下的熱情接見。

每個皇帝都有表達自己熱情的方式,比如嘉靖帝肯賜座就說明他喜歡這個官員,萬曆皇帝肯出來見一面,也說明他的寵幸。到了崇禎帝,喜歡在平臺接見臣下,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自己偏愛的大臣。

太子的習慣更加突出。他會謙遜地稱呼這些人的別號,再不濟也是表字。然後留他們一起吃些點心、甜食,乃至毫無隔閡地共進正餐。

田存善見太子對喻昌降階而迎,張口便是“西昌公”,當即明白過來:這衣著老舊的窮措大,肯定是個有本事的人。

太子對於“本事”的定義與常人不一樣。他要的“本事”,多半不是能說能寫能讀書,而是要那些真正能辦事的“本事”。否則以吳庶子那樣飽學多知的大才子,太子非但沒稱過他的號,就連字都不叫,直呼其名,從不見有什麼好臉色。

那還是太子的老師呢!

喻昌遊走權宦之門,受過冷眼,得過褒譽,但從未享受過如此待遇。大明國的皇太子殿下,竟然降階相迎,這是什麼樣的禮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