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算了。”
小男孩堅毅的眼神,在煤油燈下,微弱的光芒中閃爍。
他的小手拿著鉛筆,堅定不移的做著作業。
但是臉上的表情,更多的其實是害怕,恐懼和無奈。
“這真的是扶貧的主旋律電影嗎?”
觀影過程中。
當有人看完了這一段大概五分鐘的表演後,震驚得有些說不出話來。
剛才小男孩在燈光下的那個目光,把女人震撼的酒精不能說話。
“那個孩子演的未免也太好了吧?”
“這種演技,看上去也太真實了!”
“這哪裡是什麼演技呀?你們看網上,張導說了,當初拍這個劇情的時候,孩子壓根就不知道這個事兒,甚至連拍攝這個鏡頭的時候,那都是攝影師在很遠的地方去拍。”
“所以這是真實表現出來的狀態?”
“要不然你以為這麼真實?”
鏡頭對孩子的特寫,有大概三秒鐘的停留。
這能讓很多人看清楚,這個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態度表現。
而很真實的一點是。
從煤油燈點亮,母親告訴孩子,他可能沒辦法繼續念下去的時候,孩子的態度,雖然看起來依舊堅定,但表情依然發生變化了。
所以儘管是很小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夢想啊。
但是家裡實在太窮了。
“這家人也太自私了吧?孩子既然這麼勤奮好學,他們為什麼就不能拉一把呢?等孩子考了大學,掙了錢,難道還會對他們不管不顧?”
“你說得簡單。他母親不是已經說了嗎?
這個村子以前,已經供出去三個大學生了,可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你們不會不清楚吧?”
“那些大學生也真是個白眼狼。村子裡的人花這麼多錢供他們上大學,可是他們最後竟然拍拍屁股就不回來了,也難怪大家不願意這麼做了。”
“其實也不怪他們。大山裡的人,有時候真的把考上大學的人當做億萬富翁,真覺得他們學業有成之後,身家背景就會很厲害。”
說話的人無奈的嘆了口氣。
“你們不知道,就前幾天,我們村的村支書把電話打過來了,說家鄉的小學要修繕一下,給我打電話,問我能不能支援。
那我說自己是村子裡的一份子,肯定支援啊,支書就說,讓我拿五十萬。我當時徹底懵了呀。
雖然我是被鄉親們供出來的學生,平時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錯,但房貸車貸還著,每個月根本攢不了多少錢。
五十萬我根本就拿不出來,就為了這事,村支書還說我沒良心,可是誰能知道我的苦啊……”
男人說到這兒,無奈的嘆了口氣。
“努力學習確實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是一個家庭的命運,但一個村,一個鎮,乃至一個縣,他真不是普通的人能夠改變的。”
“這天底下能有多少個東哥?”
聽他這麼說,大家也瞭然了。
似乎越窮的地方,對於讀書人的重視,就越是到了一個畸形的地步。
他們彷彿覺得,上了大學有了學問之後,就能夠徹底改變命運和古代的那個時候一樣,上面給官,還給僕人。
他們的思想可能還停留在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