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一些村民費心費力,把所有能使的勁兒都使上,一年也頂多能掙個不到1萬塊錢,現如今他們掙的錢不僅輕鬆了,而且還多了五6倍,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脫貧致富了,有了這些錢之後,他們也終於可以讓孩子去學習了。
整個村子,甚至是鎮裡,孩子們其實也早就進入了屬於自己的學習環境當中。
劉泉生,沙鷗,楊書記。
他們這些扶貧幹部用自己的雙手證明了他們的能力,也為教育和扶貧工作交上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轉瞬間又是一個畫面。
還是那個家庭。
他們家裡的茅草屋被拆了,蓋起了磚瓦房,電通上了,孩子在明亮的白熾燈下,用中性筆寫著作業,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內心深處的拼搏,那滿是希望的色彩。
孩子的母親寄來給他端了一杯牛奶,“喝杯牛奶慢慢學,不著急,啊……”
“嗯!”
孩子答應的很堅定。
故事剛開片的時候,不是有人說,怎麼能夠解決孩子教育的問題嗎?
那麼現在這個兩三分鐘的畫面就能夠說明一切了。
要想真正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首先就要幫助他們的家庭,讓他們的家庭變得更好,孩子的學習才不會受其他東西的累贅。
脫貧攻堅的戰鬥,終於在緊鑼密鼓當中開始走向結束。
而在此期間。
因為碗西村這個典型樹理的特別不錯,縣裡市裡乃至省裡,都給他們發了獎狀,表示嘉獎。
劉書記,沙幹部,楊書記他們戒驕戒躁,繼續努力幫著鄉親們脫貧致富……
當鄉親們真正脫貧致富的那一天。
劉泉生,沙鷗,他們忽然覺得自己不應該在這裡待下去了。
因為他們的任務貌似已經完成了。
晚間。
“我這邊再過不久就要走了。”
“我也是。”
“可是你說的那個計劃,真的要那麼做嗎?”
“你不願意?”
“咱們真的要這樣,一聲不吭就離開嗎?是不是有些太沒禮貌了?”
“難道你還想讓村民大張旗鼓的給咱們大擺宴席,然後把咱們風風光光的送走啊?”
“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了,不過我還是覺得咱們要和鄉親們道個別呀,畢竟相處了這麼長時間了。”仔細算算,兩個人來到碗西村已經三年多了。
人生能有幾個三年?
“其實啊,之所以這個時候走,說實話,我是真有些捨不得鄉親們。”
“你這麼一說,我也是。”
兩人相視一笑。
鏡頭轉到了桌子邊上,那裡有兩個獎盃,上面寫的是:恭喜沙鷗同志,劉泉生同志,獲得村民扶貧評比全鎮第一,全縣第三的優秀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