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種金屬陶瓷,與藍星上的同類可是有很大的不同。
藍星上的金屬陶瓷,說到底依然是陶瓷,而楊青的金屬陶瓷,卻是同時具備了金屬和陶瓷兩樣的特性。
特別是它們對於熱中子,有著極強的減速特性,哪怕第一層的殼體洩露了,也不會造成核輻射的產生。
這種特性,才是把它用作反應堆外殼的原因。
安裝反應堆的第一步,就是平整地面,佔地二十平米的反應堆,誤差不超過一毫米。
當然反應堆是不可能直接坐落在地面上的,在藍星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把反應堆的底座生產完成了,現在正從運輸車輛上面,直接抬下來。
雖然這個底座的重量,高達十幾噸,不過四名重型機器人的力量,足以抬起四五十噸的大車,尤其在月球這個重力只有藍星六分之一的星球上,就變得越發簡單。
儘管這裡並沒有吊車,但是吊車也有很大的侷限性,尤其是這種在地面平移的情況下。
反而四個機器人,步調一致,就算是抬起來底座,也是異常平穩,絲毫沒有晃動。
他們輕輕地抬著底座,放在楊青面前的地面上,就好像放下了一團棉花,絲毫看不出它的重量。
楊青掐動指訣,平整的地面,開始悄悄地生長起來,很快就把底座完全包圍,連線在了一起。
現在整個底座就像是跟地面長在了一起,不會再因為執行時候的巨大振動,導致底座發生滑動。
底座安好之後,數個機器人,繼續從上面卸那些部件。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半成品,就只剩下組裝的緣故,所以這些機器人的工作,其實就只剩下擰擰螺絲,把有防呆設計的各個部件,包括核心艙在內,連線好,同時還要做好密封工作。
雖然月球是真空,而且還有重力的存在,空中幾乎沒有任何的塵埃,比起藍星上,絕大多數的電子級淨室的環境還要好。
不過楊青還是施展了一個淨塵法訣,讓周圍數百米的範圍內,沒有一絲灰塵的存在,哪怕是機器人的腳掌,也帶不起任何的塵灰。
機器人也加快了組裝的步伐,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一個小型的實驗堆,就出現在楊青的面前。
楊青眼睛微閉,神識透過外殼,檢查者每一處的連線點,是否會出現漏氣等現象,還有最重要的,裡面的符文,有沒有受到損害。
要知道這個實驗堆,路線是與藍星截然不同的。
它既不是託卡馬克的巨型磁場,也不是仿星器裡面的等離子湍流,而是利用符陣,實現類似恆星的超強壓力構造。
所以那些外殼,其實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只要解決了符文在空中依託的問題,哪怕把反應物質直接暴露在真空中,也不會影響聚變反應的進行。
隨著楊青檢查完畢,他輕輕點了點頭,幾個機器人,從一個遮蔽材料製造的箱子裡,掏出來大量的靈石,加入到反應堆的一個靈石熔爐裡。
這裡就負責把靈氣從靈石裡面引出來,這些靈氣也是整個反應堆,包括壓力符陣,還有冰霜法陣的能量來源。
最後的步驟,還有一個,就是把容納五十倍左右大氣壓的,裝著純度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氦三氣體的鋼瓶,安裝在反應堆原料輸入的接頭上。
這樣的接頭還有很多,足以保證反應堆的原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