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
“‘國術’是這個意思?”
閻闖一怔。
‘形意拳’當然是‘國術’,但在前世,在地球,‘國術’是指‘中國武術’,是從民國時期開始對武術的稱謂。
但在這一世,在山海界,‘國術’卻被賦予更多含義。
“各國的國主及國內霸主會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跟嘗試創造‘國術’——”
“有的是收徒弟,在全國各地收許多許多的徒弟,例如南大陸三流國度‘季風國’國主門下足有九十八萬弟子,每一個都能聆聽他講武、能得到他指點。”
“同在南大陸的三流國度‘坐山國’則是透過‘天才戰’,每隔五年舉辦一次天才戰,國主、霸主列席,就是為了讓國內乃至境外不同天驕不同武學體系激烈碰撞,為他們提供更多創造‘國術’的靈感。”
“也有國主就跟閻城主一樣,喜好在各地講武,辨識國中武學、各地風水、地貌、人情從而推衍‘國術’。”
談雲青曾是大燕宣武司司正,對山海界的‘國術’瞭解甚至比魏不群更多更全面,“三司中的‘藏武司’,有藏經、翻譯、創新等等種種職責,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國術研發’,陛下早就想研發一門普適十五州四萬萬民眾的武功,但十五州武學浩如煙海、各地風格迥異,至今沒有理出一個頭緒。”
山海界中幾乎所有國度都在追求‘國術’,有的沒創出正在創,有的創出卻還想要更好的。
都在追求上進。
大燕雖不在山海界,但受到山海界各國影響,也在迎頭追趕,燕皇包括大燕許多高層也都心心念念期待創出一門‘國術’。
武道學府。
新武。
藏武司。
山海司。
等等這些,也可以說很大一部分都是為研發‘大燕國術’而設立。
相較於山海界許多國度,大燕有一個獨特優勢——
“地少人稀。”
十五州。
四萬萬人。
整個大燕的地域加起來還不見得比得上山海界中一座三流國度的一個行省甚至連一座城境都比不上。
太渺小。
正因為渺小,正因為地小人少,所以,理論上,大燕想創造普適十五州的‘國術’,難度要比山海界三流小國要小的多得多。
可相對應的,大燕的總體水平也比三流小國差得多得多,先天境甚至才剛過半百之數,高手太少,人才太少。
“因此,在第一屆蒼山論劍時,藏武司司正徐豔鳳才會強烈想要將你調入藏武司,我猜她就是想將你放在‘國術’專案中。”談雲青好奇:“城主當真在研發‘國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