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寶博採眾長,獨立一派,自成體系!”
“點、轉、沉、挪、解、落、帶、進,一杆‘月牙鏟’看似施展的是槍法、刀法、劍法、棍法衍化而來的‘鏟法’,但實際上,還是拳法。”
“其步法以拖馬步為主。其步型多用‘一字馬’,身型注重側身姿式,術語稱‘一片身’,目的是在防守中暴露面積小,進攻時保持一條線,便於捷進直取。”
“動作虛實分明,交手講究躲、閃、帶、打,避其鋒芒,攻其虛弱,進如暴風驟雨,勇猛敏捷。”
“八方步!”
“又稱‘群步’!”
“這步法便於閃、轉,伺機進擊,確實契合‘順式門’。”
“但是!”
“荊寶!”
“你這‘八方步’只能稱作‘小八方步’,我觀你在‘八方步’中諸多思考,已經琢磨出這套步法在實戰中特別是群戰中的不足,已經在嘗試變化、推衍。”
“方向是對的!”
“但細節還待糾正。”
閻闖見荊寶悟性過人,能在‘順式門’的基礎上自創武學,忍不住惺惺相惜,說著說著,就開始指點。
論步法身法,他先後修習《凌波微步》與《魅影重重》,又有‘八卦掌’別名‘遊身八卦掌’,最擅長的就是步法。
“左三進二!”
“東四南一!”
“這是我所創‘大八方步’,專門來以對付多個對手,快而不亂,進退自如,可取主動之位置,佔有利之地形,進退隨情,起落隨形,變化有法,動靜有術。”
‘大八方步’!
這是從‘八卦掌’中化來。
但既然要指點,既然要教,閻闖也不吝嗇,在‘八卦掌’之‘八方步’之後,又將‘太極拳’之‘行步’傾囊相授——
“‘順式門’中‘行步’有三法,即擺法、扎法、撤法。”
“拳諺有云: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
“拳諺又云: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我之‘行步’則酷似狸貓下腿柔韌而穩健之步態,謂曰‘貓行步’、或稱之‘虎步’、‘太極步’。”
閻闖難得遇到這種一門心思博採眾長自創武藝的同類,而且荊寶還將‘順式門’提升到堪比辛武直追庚武的層次,實在難得。
有天分!
有毅力!
肯下苦功!
這一類天才,閻闖願意幫襯一把。
於是,結合他在田靖府上看過的原版‘順式門’,結合荊寶此時展露的改良版‘順式門’,閻闖從自身的‘八卦掌’、‘太極拳’等等拳法中,挑三揀四,將一個個小技巧傳授荊寶。
這些技巧雖說不起眼,看似很容易,但閻闖有《衍法》,靈感得來簡單,《教學相長》之下,相當於千百人一起跟他研發,靈感當然不缺。
可荊寶只有一人。
她即使天才,可繁多技巧需要太多靈感,總有考慮不全面的地方,總會有缺陷存在,使得‘順式門’難得圓滿。
因此,荊寶此來蒼山,擂臺守擂,她的首要任務就是藉助一個個對手,又或是透過旁觀一場場戰鬥,繼而進一步的取長補短、博採眾長,以進一步的獲取靈感,要將‘順式門’進一步完善。
此行主要任務就是修修補補的工作。
而閻闖的指點一針見血,傳授講解一點就通。
“八方步!”
“貓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