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橫波當初在武館時也是武痴,兩耳不聞窗外事。
離開武館,回到家中,稍稍收斂,可幾年下來,還是影響生活。
思前想後。
只能放棄一邊,著重另一邊。
有時候,劉橫波很羨慕閻闖,從六歲起就可以專心習武沒有後顧之憂,這是他夢寐以求的。
“劉師兄既然在武道一途上有追求,自己也堅持了這麼久,現在因為一些困難就放棄,未免遺憾。”閻闖很看好劉橫波,即使他已經三十四歲,但只要保持一顆向武之心,年齡不是問題。
至於錢財——
“師兄你看這樣行不行——”
閻闖走近劉橫波,小聲道:“我去跟師父推薦一下,讓你回武館做事,每個月給你開2兩銀子,錢不多,但是養活一家老小足夠。時不時再透過這些師兄弟接一些散碎活,勤快的話,支撐習武所需應該也沒問題。”
“這——”
劉橫波有些猶豫:“現在武館越來越難做,好多都辦不下去,鐵線武館有你有師父,還有錦鵬他們三個幫襯,不再需要多的人手。多一個都是負擔。”
他擔心自己成了鐵線武館的負擔。
同時,也擔心自己進了武館,安逸兩年,等到武館倒閉,他再想做回現在的工作,可就難辦了。
別雞飛蛋打才好。
“武館付你薪水還是輕鬆。”
“其他的,師兄再想想吧。”
閻闖只是惜才,給出一條路,他看出劉橫波的顧慮,但要是沒有投身進來的魄力,沒有行險一搏的勇氣,就說明在此時的劉橫波心裡,習武的權重已經降到最低,那就沒必要再將人抬一手。
是進是退,是搏一搏還是穩一手,全看劉橫波抉擇。
不過——
“即使不來武館做事,也可以十天半月來一次,交流切磋,共研武藝。”
……
劉橫波是閻闖格外看重的。
除此之外。
這一批師兄弟中,還有十來個持之以恆、始終堅持習武練拳的師兄師弟,閻闖也都發出邀請,對這些人,就不是讓他們來做事,純粹是來交流。
十天半月來一次。
閻闖指點、講解,《教學相長》能讓他收割更多‘心得’與‘熟練度’,也能讓這些人在‘程家拳’上更多理解更進一步。
這是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