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趙佶的困惑
“柔福,這幾日又找徐師學畫了?”鄭皇后親熱拉起柔福帝姬的小手,柔柔地問道。
“娘娘猜的有些不對呢,柔福今日去練騎射了。”柔福擦擦臉上的塵埃,抿嘴笑道。柔福現在就是在數著日子過日子。或者說,她就是在慵懶著打發日子。
一直要打發到十六歲。十六歲!就可以嫁給安師兄了。
柔福整日沉浸在愛情的幸福裡,與其說她在打發日子,不如說是等著日子打發她。什麼情報分析、收集?柔福早已忘了昔日的細膩謹慎。
“好好的閨女家,學甚的騎射!”鄭皇后故意板著臉訓斥道。
柔福的幸福,讓鄭皇后打從內心裡滿意。這要多優秀的男人,才會讓一個女子如此醉心啊!遙想當年,奴家看官家的風流惆悵時,也和柔福這般無二呢!
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女兒,可是鄭皇后卻一直待柔福如己出。也許最初不是這樣吧?只是幾年前官家開始關注柔福後,鄭皇后才跟著夫唱婦隨,對柔福寵溺有加。
看著柔福小麥一樣的栗色肌膚,雖然更覺活力,總是不如其他姐妹的柔弱白皙。鄭皇后還是暗自嘆息,她此前已經幫柔福裹出金蓮了,後來卻因為要跑步,就跑成了一雙大腳板!
這個狀元郎,居然一點都不在乎柔福的大腳板!而且他對柔福,就像寶貝一樣寵溺,當真教人嫉妒、高興。想著安兆銘和柔福的故事,鄭皇后漸漸忘記了剛剛的恐懼。
其實這天下,還是有人才的,也是有人願意擔當的,只是官家此前沒有發現而已。安兆銘在遇到柔福前,也只是一個小道士。他,又能有多少稀奇的地方?
“柔福,朝廷這些日子的事情,安兆銘怎麼看?”趙佶隨口問道。
柔福俏臉一紅:“父皇,柔福也有多日未見安師兄呢!”
哈哈,趙佶拍拍腦門。也是,自從榜下捉婿後,六娉既定,哪有還天天膩歪著未來夫婿的道理?總要避嫌嘛!不過趙佶可不相信柔福對安兆銘的動向不瞭解。
那個師師姑娘,還有孫二孃,甚至還有個陳麗卿吧?並未少了入宮陪她說話。
對於安兆銘和柔福的婚事,趙佶也從未考慮陳麗卿的事情。一碼歸一碼,安兆銘是尚公主,陳麗卿是他的妻子。兩家分開過,有甚的不合適?
趙佶就是這樣一個藐視理法的人。因為他首先是文人,藝術家,然後才是大宋的官家。
看著父皇不以為意的神情,柔福還是打算把安師兄的意思轉達一下。無非就是金兀朮破口大罵了童貫的一封書信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的?
何況,童貫的確是閹人,他也的確做事很不靠譜。如果不是他主持北伐時的不堪一擊,今日大金、大宋的盟約,怕是真就能天長地久呢!
說到底,盟約還要看實力的!大宋表現如此不堪,又怎能怪罪人家金國打主意?難道此後海州崛起了,看他金國愚昧落後,就沒有想要拯救女真人於水火的心思嗎?
安師兄對於父皇禪讓,其實沒有意見。因為安師兄自己,也拿不定主張!
在安師兄看來,父皇的資歷、能力,其實都在太子哥哥之上。若是金國打來時,父皇在朝廷上的決策、影響,或者振奮人心,都比太子哥哥更合適。
但是如今宋金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此之大,便是安師兄也不能肯定大宋就能抵擋金國的一擊。父皇在不在位子,其實差別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而父皇禪讓,讓太子哥哥上位,說起來可以重新和他大金對話,減少大金的憤怒和理由。至於說能不能阻止大金南下這件事,安師兄覺得,八九沒法阻攔呢!
金國想要南下,不是因為父皇的手詔或者其他,完全就是因為大宋太富足,而又武力太軟弱而已。但是父皇禪讓,一定可以延緩金國入侵的時間無疑。
若是真能延緩個兩三年,大宋就不必再繼續關注他金國的喜好、憤怒了!
問題卻是,萬一父皇內禪,太子哥哥又不能延緩金國的入侵?那可就太得不償失了。
柔福微微道來,趙佶頻頻點頭。
柔福說的沒錯,挺過這兩三年,大宋就還是那個富強的大宋。他大金,卻未必還是今日彪悍的大金!昔日大遼就是前車之鑑呢!
但是想要挺過這兩三年,真的就要自己付出代價了!趙佶慨嘆,自己一生治政,都在用謀。二十幾年來,國力日漸強大,民間殷富,怎麼忽然就到了如此地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