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倚老賣老的張叔夜
“武定侯謀襲懷州。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辛未,武定侯帥三百人隊出,諸將皆不知所之?武定侯曰:但西南行。
行七十里,夜至懷州城外,命士卒少休,食幹糟。復夜引兵出門,諸將請所之,武定侯曰:入懷州!諸將皆失色。時大風雪,旌旗裂,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武定侯,莫敢違。
夜半至州城,武定侯以三百騎伏北門城外。四鼓時,劉猊帥大名府軍襲懷州,至城下,有細作潛開城門,武定侯率部奮起而戰,攻劉猊軍後,復據城門使劉猊軍進退兩難。
城內始知有奸人開城門附賊,民乃爭負薪芻助武定侯守城。城上守軍矢如蝟毛。劉猊不得寸進,乃帥師北走軍營所在,武定侯所部銜尾追擊,大破之。
是夜,武定侯父張所亦引三千眾出城,擊劉豫賊李成所部,突入其營,凡三戰,父子皆得軍功也。”《明史武定侯傳》
張憲領三百人雪夜突襲敵軍尾部,擊敗劉猊的兩萬攻城大軍。此戰不但保住了懷州,也為數萬河東軍守住一條退路,可以說是立下潑天的大功。
因為此後不但陝州、潼關先後在蒙兀人的攻擊下丟失,真定府和涉縣也被金兀朮封堵了。
斬殺了叛亂的辛興宗、楊可勝後,金兀朮又在君子館耽擱了三天,不但要修橋鋪路,還要重新安置河間府的城防瑣事。
但是此後他在河北的攻城略地,基本就是他的行軍速度。永寧軍、祁州、深州、保州、定州相繼失守,甚至更多都是不戰而降。
河間府的辛興宗、楊可勝所部,在斜卯阿里眼裡不值一提,戰力渣渣。但是在河北的宋人眼裡,辛興宗和楊可勝都是西軍名將,所部也有五千精銳呢!
他們駐防河間府,甚至都不能抵擋金兀朮三個時辰的攻城!哪怕夜間再次聚亂突襲,也不過多折騰了一兩個時辰而已。這些主要靠地方團練駐防的州府,又能如何?
要說張叔夜和馬擴二人聯軍,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佔了燕京。那麼他們就必然要丟了真定、中山的老巢,這也都是在算計之中。
真定、中山二府,不但錢糧早早被轉移去了燕京,甚至連人口都被分散去了太行山裡臨時修築的營寨安置。所以真定和中山二府的抵抗,更加不值一提。
原本馬擴對此還心有不甘,但在看到金兀朮攻陷河間府的暴力後,終於識趣地閉上嘴巴。真定府的城池不比河間府更加堅固,又杵在金兀朮必經之地上,哪裡會有好結果出來?
燕京就不同,城牆更高大,城池更堅固,而且四周並不利於大軍佈陣攻城。此外地理也是偏於西北,金兀朮著急要南下,可定沒有耐心和他們糾纏下去。
現在城外和他們對峙的,是高召和失的六千鐵騎,與劉彥宗的兩萬漢軍。金兀朮又在高粱河兩岸地方,佈置了數十架投石機。
這兩萬六千金兵中,真正堪戰的主力,也就高召和失的三千契丹鐵騎,以及歸他轄制的一千鐵浮屠、兩千柺子馬。
此外劉彥宗的漢軍中,也有三千精銳戰力。再加上投石機的威懾,金兀朮認為有了這個實力,高劉二人就足以和燕京城內的兩萬五千宋兵對峙了。
自然也就是對峙、牽制而已,甚至連金兀朮都沒指望他們能在張叔夜、馬擴的身上賺到什麼便宜。只是看護住平州到燕京之間的糧道不至斷絕就行。
無論願不願意,如今的張叔夜和馬擴也只能把燕京當做他們新的根基之地。自然,憑他二人的心氣,自然不甘心困守孤城。
在他二人看來,所謂燕京,指的是大宋的燕山府路,下轄山前、山後九州之地呢。涿州、易州、薊州這些東南州府都在高召和失、劉彥宗的控制下,他們鞭長莫及。
但是順州、檀州,甚至可汗州、儒州、奉聖州、歸化州這些西北地方,還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嘛!那就不能一昧守著這座析津府的城牆過日子去。
此前因為張叔夜、馬擴的攻城迅速,完顏闍母匆忙敗退逃亡,居然把蔡靖給留在了城中?!要說蔡靖這些年在燕京,一直負責地方治理,在燕京百姓中的聲望很重。
此外他又是讀書人,喜歡做筆記,燕京城及周邊的城防、地理、人物、財貨等等,就沒有他不熟悉的,現在蔡靖很利索地把這些東西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