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築宋> 第68章 海州北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8章 海州北伐 (1 / 2)

第68章 海州北伐

狼山之戰讓馬識遠一戰成名,但是最早升官的人卻是詹度。沒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呢。而且,的確也是詹度策劃了此戰。等到十一月二十日,朝廷就迅速下御旨褒獎詹度雲:

“天以陽而生,物是任仁為先也。地以陰為斂,物是任刑為後也。所以保社稷無疆之休。爾中山安撫使詹度,都督軍馬,賦民養兵,剖決廉能,奉議忠益。

爾攖城固守,能出奇策,大挫賊鋒,掩兵易州城下。昔張許之守睢陽,二顏之守朔郡,不足為卿道也。特進爾資政殿大學士。永光厥職,汝當克守厥志,克正厥德。”

詹度也是意氣風發,不但要舉薦馬識遠、洪皓大用。還要在狼山建英烈祠,祭奠戰死將士。一直忙到次年春天北伐結束時,中山府的英烈祠才算建好,詹度乃吟詩作賦:

“長亭春色送英雄,滿目江山映日紅。劍戟夜搖楊柳月,旌旗曉拂杏花風。行時一決平戎策,到後須成濟世功。為報中山諸將吏,太平取在笑談中。”

甚至連安兆銘都要在青州唱和他,為狼山英烈祠背書:“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要知道,那個時代的人,講究迴歸故里。若是戰場上戰死,能帶回家鄉安葬的,絕不會留在異地。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戰敗一方的戰死士卒,就被敵方隨便掩埋了事。

此後郭藥師在京師建忠烈祠,但是能夠迎入供奉的戰死英烈,也多是軍中有名有姓的將領、官佐。詹度在狼山為普通士卒建英烈祠祭奠的舉動,還是頭一遭。

所以這個修建英烈祠的舉動,著實引來不少人的非議。但是有狀元郎跳出來支援,還贊助了一萬貫經費,那麼別人也就無話可說。

此後大宋的地方州府也都先後建起了英烈祠,主持地方英烈祠春秋祭祀的人,自然是地方州府的高官。一件很有面子、很得人心的事情,為什麼不幹?

這些話,當然都是後話。身在君子館的翰離不還在琢磨此時背後的影響,他當然想不到,狼山之戰,已經拉開了海州北伐的序幕。

陳顒帥兩萬靖海軍、武義軍精銳,將要在榆關、辰州分別登入。此外李俊的寧海軍水師,也伺機作戰。海州本部,就剩下燕青所部靖海軍一萬五千人,說是傾囊而出也不為過。

雲龍、唐猛、劉唐等人的騎兵,佔用了最多的船隻。全是一人雙馬,各種訓練也是比擬女真人的戰法彷彿訓練,足足在濟州島上呆了四年!

四年?足以讓雲龍這樣的小年輕,快要憋屈瘋了。

楊志所部武義軍,分佈在金州、海州、青州各地駐防,這次卻集中了一萬人突擊榆關。已經是最大限度地抽調精銳了。甚至連武松、魯達都要隨軍進發。

而青州這裡,久久惠而不實地應付劉豫的反擊戰方案也終於成行。藍細禾、賀太平開始發起陽信之戰,直撲八方寺。

海州三路北伐之戰,打響了!

眼下的海州,轄靖海、寧海、武義三支禁軍。其中靖海軍分為馬步兩個統制司,分別由燕青、雲龍統制,武義軍屬於步兵,由楊志統轄,寧海軍是李俊的水師。

各部編制都是按照一萬五千兩百七十人而成。計騎兵一個統制司,步兵兩個統制司,水師一個統制司,合計編訂大軍六萬餘。

最近又新編了一個新軍統制司,先分出張榮一個水師指揮旅駐紮水泊梁山,其餘步兵卻是作為兵員補充的青訓營。他們要隨燕青的靖海軍第一統制司駐紮海州,以次接應總後。

這次北去遼陽的,是雲龍的靖海軍第二統制司騎兵兩個指揮旅,以及隨軍工兵營、護軍營一萬餘人。他的第三騎兵指揮旅新建時間不長,就交給石秀留守濟州島,擔負警戒。

楊志的武義軍分出一個步兵指揮旅交給賀太平支援青州戰場,這次也是兩個步兵指揮旅及工兵營、護軍營一萬餘大軍直撲榆關。

李俊的寧海軍一共五個指揮旅,卻要分成三處。張順的一個指揮旅繼續駐守黃公島,控扼東海。阮小二、阮小七、張橫三人隨雲龍去遼陽,他們將要沿遼河協調騎兵作戰。

阮小五領一個指揮旅,策應楊志的平州的戰事。具體說,就是要佔據榆關,掐斷金兵在遼西的入關、出關通道。

十二月一日,繼中山府的狼山之戰後,趁翰離不分兵增援易州時。海州北伐之戰率先在陽信打響,青州兵紛紛出動,企圖將撻懶所部擠壓在商河一隅。

沒有縱深戰場的騎兵,才是敵軍最喜歡的騎兵。賀太平帥武義軍第三指揮旅及趙子莊的青州兵三個指揮旅,兩個工兵營合計一萬五千大軍自永豐鎮渡過黃河,佔領了招安。

劉豫自然不甘示弱,親率領宋江所部三千精銳撲向太平鎮,拔除了撻懶此前渡河建立的數個前哨據點,與商河的撻懶部隔河對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