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炒青
送走南討大軍,安寧的心思,就一昧去想著該怎樣去苟且營生。手上錢糧看著不少,做紈絝混吃等死,自然綽綽有餘。但要拿來養軍練兵,就很不夠看。
若不能在三五年內生髮出足夠的錢糧財貨,那就啥話別說了。剛剛辛苦組建的靖海忠義軍,可定要被下任海州知府攥死手心的。
張叔夜在海州的日子,已經進入倒計時。撐死捱到秋天,一待東南略定,他就必然要調離海州的,這都是朝廷制度所然。
所以,怎麼快速夯實自己的基礎,才是安寧最關心的事情。
眼看白虎山下的“營房”修建差不多了,安寧報請張叔夜,要求靖海忠義軍改駐鬱洲島去。理論上說,那才是靖海忠義軍的老家。
此前東海縣撤銷建制,島上鄉民本就不多,然後又被李逵禍害一遍,更加人丁稀缺。如今這些人,都被老張以安全為由,移居到龍苴湖一帶編戶齊民。
當然,這次移駐去鬱洲島的,依然是第五營和青訓營。訓練方式依然是上午軍訓,下午勞作的模式,除了修建營房外,他們還要在島上圈田耕作,開挖鹽田,廣置茶樹。
各種農具、牲口、種子,流水一樣送上島來。這都是乾貞記的營生,別人沒法插手。
甚至連海州府此前最負盛名的椎茶,也因為茶樹大多產自鬱洲島,這次也被乾貞記順理成章收攏過來,新辦了一個茶場。
安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炒茶,但這實在並非他主動要做。而是迫不得已。
安公子貴為乾貞記的大東家,控制資產超過百萬貫。此外還是靖海忠義軍的副指揮使。四千靖海忠義軍不但是海州府的最大武力,也是周邊府縣的最大武力。
因此他的各種往來應酬非常繁忙。雖然已被他推卸了大多數,交給陳老掌櫃、柴進、燕青、朱仝這些擅長應酬的屬下代勞,但總還有一些人事,需要他親自侍陪。
比若說,張知州喊你過去陪客,你去不去?呂家姑姑要你去打牌,你很忙嗎?陳家小娘子今天和她爹鬥氣,不吃飯了,你要不要去哄哄她?
難道哄女人的這種事,也能讓武松、燕青們代勞去?安寧才不想自家頭巾變綠呢。
無論哪些應酬,安寧發現最誤事的東西就是鬥茶、分茶了。
茶葉是個好東東,但為了喝茶就這樣無謂消磨時間就不對。特別是呂家姑姑,更是鐵了心思要逼自己學會這些分茶、鬥茶的雅事。
“都怨你姑丈到處為官,家中兩個孩子沒法靜心去鑽研學問,少了東華門唱名大好機會。如今不得不在軍伍中行走,老身想想都有不甘!
安寧啊,你的天賦極高,又有俺家神仙兄長的教導。所以這些雅事一定要學好,將來總要唱名東華門外,順了姑姑心頭這口氣才對。”呂家姑姑醇醇善誘。
張叔夜大約不會這麼直接說,不過意思差不多。
想要做個地方豪強,可以不參加朝廷科舉。但想要更進步,成一代豪傑之輩,起碼在大宋朝,你就不能少了科舉這塊磚頭。
所以安寧的鬥茶課程安排,就很辛苦。
然而,什麼科舉啊?俺從小學習的都是道門之學,哪裡讀過那些八股文章?
“什麼八股文章?”張叔夜倒是好奇了。
“嗯吶嗯吶,不就是科舉應試的專樣文章嗎?壁如什麼起承轉合,貌似一般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合為八股文章啊?”
安寧也是疑惑,難道大宋的科舉不是考八股文?
“哈哈,兆銘這些話,當真夠損的。昔日王介甫推新法時,將科舉內容從重詩賦改為重經義,倒與兆銘所言略有相仿,但也沒你說的這麼刻薄吧?
不過大宋的科舉制度幾經搖擺,卻並非全如王介甫所願。如今拋開官家特進的恩科之外,常科中便要分進士和明經兩途。
進士科需試詩、賦、論各一首,此三項為最重。其他策五道,帖十帖,墨義十條,這三項不過捎帶跟腳。但若明經科,後面這三項就是考試全部。
這些玩意全靠死記硬背,故我朝科舉以來,進士及第就歷來看不起明經及第。不過老夫以為,若是兆銘去考明經反而不美,倒是你的詩賦、策論,常有出眾地方。
什麼《四書、五經》?喔喔,你說的是策論啊?
呵呵,這個倒是無妨,策論反是你安兆銘的強項。當今官家銳意西北,也並非一昧拘泥文藝。你若能識洞韜略運籌軍謀,他一樣也會取你進士及第。”
張叔夜顯然也想安寧能像他一樣的允文允武。
老張雖然從武功出身,但他後來卻能得官家青睞,試賜進士第出身。雖然比起真正的科舉進士還是有點瑕疵,但畢竟那也是官家親自點取的功名。
不過安寧今年是不用琢磨了,因為今春正是大比之年,估計沒時間去折騰。而且此前科舉停辦過幾科,鄉間人才都在擠在這一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