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間稍微做了一會作業,就聽到門外汽車停下的響動,隨後大門口嘀嘀響了兩聲鎖車門的動靜,表示車子在他家門口不走了。
應該是艾茗詩已經到達。
林間跑出去迎接,卻見全副武裝,船上迷彩服,腳踩登山鞋,甚至揹著大揹包,包袱旁邊掛著登山杖,食物飲水一應俱全,還將頭髮綁進頭頂登山帽裡的艾茗詩和秦雲容。
這打扮是去山裡露營的吧?
林間看到她們全力以赴的樣子,一時間不敢說出林嶽已經把茶樹所在地靠幾句話完完全全推斷出來的事情。
隨後下車的還有身穿羽絨服的柳芽,總算是有個人對冬天保持著基本尊重。
另外幾人就完全出乎林間意料之外了。
其中一個是黃曉山,另外一個是穿著樸素運動裝,戴著墨鏡和帽子的人,林間一眼就看穿他是慈淨寺的廣法大師。
這兩個人這麼閒跑來這裡做什麼?
“哈哈,小哥沒想到咱們這麼快就見面了吧?”黃曉山同樣是一身登山打扮,看樣子早有預謀今天跟著一同登山。
“法師怎麼來了?”林間更好奇的是那位出家人居然坐不住禪。
“為見真而來。”穿著俗家打扮的和尚朝林間輕輕點頭說道。
得…和尚說話不能計較。
一大早上林修齊和葉依去了茶山,林嶽到村裡逛,看看老朋友順便跟進村莊改造進度,鵲仙村儲存如此完整,為了儘可能儲存這座古村風貌,即使農村改造工作的負責人也不能無視林嶽的態度。
家裡就剩下林間林空兩兄弟,加上奶奶守家。
聽到門口人聲鼎沸,愛湊熱鬧的林空忍不住好奇心跟著出來,結果看到林間正在與一大群他不認識的大人說話,頓時覺得有些尷尬。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如果不怎麼熟悉,交談難免有些對付不來,好在他認識柳芽,才壯膽子招呼一句:“姐姐叔叔們進來喝杯茶。”
既然有了目標,林間不打算拖沓,帶著幾人在家裡稍作歇息之後,讓他們放下繁重的行李,把沒有什麼準備的柳芽留在家裡,讓林空和奶奶照顧一下她,隨後一行五人走向了昇仙坪方向。
雖然最終目的不是那裡,但這條道上走的人多,最為平整好走。
到達昇仙坪之後,眾人神色各異,艾茗詩覺得有些寒磣,若是茶葉在這種地方,那還得經過一番包裝才行,她是鐵定不敢喝墳地裡長出的茶葉。
秦雲容雖然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在山裡卻恢復了一點野性,看周圍景色興致勃勃。
倒是黃曉山,一副對墳墓上勾勒的浮雕十分有興趣的樣子,不時拿出手機拍攝下來。
和尚一臉平淡,一路上嘴裡唸叨,大概是誦經。
不過葬在昇仙坪的祖先們,應該是不需要和尚超度的。
隨後林間翻過了昇仙坪,艾茗詩才顯得神色輕鬆了一些。
昇仙坪算是水土儲存得較為完整的地方,往牛頭山主體方向走,越往上就越是多石少土,往下卻因為泥土積壓,逐漸肥沃,尤其是被牛頭山包圍在中的鵲仙村,土地的品質大概是整個雲山鎮最高的,不管什麼東西在這片山坳小盆地裡種出來,品質都比外面好上一些,可以說是典型的聚寶盆地勢。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時候,這片小山坳的確是能興家旺族的好地方,可惜祖先的眼光不足以看到千年之後的變化,造成鵲仙村困在此地的局面。
“好山,好水。”和尚一路走一路回頭看,已經能見到鵲仙村全域性,不由得感嘆了一聲。
黃曉山介面道:“大師你看走眼咯,這小地方雖然有些靈秀,卻算不得好山好水。”
“你看不見而已。”和尚淡然笑著,一副不願跟他計較的樣子,輕鬆一句話將黃曉山擊垮。
莫名其妙就覺得自己肉眼凡胎的黃曉山不由回頭多看了幾眼鵲仙村,實在沒有發現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隨後一行人走到林嶽稱為小牛梁的地方,這裡土質很不錯,長出幾株老松樹,松針厚厚積壓在地面上,覆蓋得嚴嚴實實,一絲泥土都沒有露出頭。
松柏並不濃密,大概兩手之數,卻形態各異,趣意橫生。
鵲仙村背靠的大山大名牛頭山,每一個段又有不同的名字,比如昇仙坪和腳下的小牛梁,光禿禿的山頂,還有個名字叫做留月桌,晚上月亮升起來的時候,的確像是擺在牛頭山頂上的圓形白果子。
像林間這些小孩子並不太計較這些,具體什麼名字只有老人家才記得。
小牛梁林間有些記憶,小時候還沒有用上太陽能熱水器,平時家中洗澡水還需要大鍋燒熱,燒水用的引火物,便是落地松針,偶爾他們會來這邊蒐集,松塔也是極為好引火的物件。
不過那個時候對茶樹沒有什麼想法,一直都忽略了有其他樹木存在,厚厚的松針擋住土地,也遮住了墳丘,從小到大,他都不知道這裡是一位祖先的安息地。
到清明節前後,去昇仙坪掃墓有空閒,回到這邊松樹下采蘑菇,不過這片地方太小,那點蘑菇時常輪不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