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考試在週五結束,這週迴家放學的放鬆感就更加強烈了。
在曦光中學有句傳承自不知道多少年前學長留下的話,叫做“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很是形象地總結出學生應當有的狀態。
大型考試之後,就大肆玩樂,放鬆考試積累的壓力,平時學習就不要顧著貪玩了,好好學習才是正途,能貫徹這條格言的學生,成績不一定頂尖,但一定不差。
當然有時候也會被藍龍之類的混混學生翻譯成“越是遇上大型考試,就越要玩個夠”這種破罐子破摔的意義。
這些人就不去做討論了。
摸底考試算是一個小考,比單元測驗重要一些,卻不如期中期末,考完以後也是要“小玩”放鬆一下的,林間星期六被梅晴雪約好去她家裡看看,雖說被女同學邀請到家中可能會發生一些意外,不過同行還有柳芽,那就沒有問題。
梅晴雪就算對他有意思,也不能當著柳芽的面將他那什麼了吧?
能夠藉此機會領略一番真正的茶道大家風采,對他接受瓏意茶的傳承有好處,更何況如今的茶道,形成了一種很強烈的“圈子文化”,這種文化說不上好,拔高了茶道的門檻,也讓茶道幾乎進入了一種半死不活的狀態,平常人根本就接觸不到,也接觸不起。
相反秦總這樣的做法,拿茶當生意來做,反而更適合弘揚茶道,可惜連他那種資本的企業家,都沒有能力插足進入茶道圈子裡,若不是林間的出現,他幾乎找不到入口。
陸宏羽是他第一步棋子,但陸宏羽空有茶藝,卻不算是茶圈裡的人,找不到正經的茶道傳承,得不到茶圈裡的認可。
這種故步自封的圈子行為,不僅沒能將茶道發揚出去,還斷絕了茶葉生意。
中國茶葉的市場一直不小,曾經靠著陶瓷茶葉絲綢開啟了歐洲的大門,將大批銀子賺回中國,唐宋的繁榮離不開茶葉,即便是晚清,那段最為屈辱的歷史,都能依靠這些產品挽回貿易逆差,甚至一度讓列強不得不在面對弱勢的封建社會時候,主動掏出銀子來買。
可惜盛世如今,茶葉貿易反而不如那個時候,不僅是國際地位,在國內地位也是一降再降,曾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茶哪裡還排得上號?
如今的林間,無法主導茶葉這門行業的風向,即使是瓏意茶別出心裁,在茶圈裡也是那種“偏遠鄉村小地主”的身份,進去了要被鄙視的。
奈何在夢境鵲仙村,瓏意茶道卻沒有止步不前,不管是曲瓏意還是林驚凰,其實一直都有在推進這門茶藝的進步,到了今天林間身上,居然隱隱表現出一股“新意”,要知道這是數百年前的茶經,在茶圈裡居然還能代表著“新”,可見茶道的故步自封,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茶經》,茶聖陸羽,至今依舊是茶道里面難以逾越的高峰,想想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唐朝,一千兩百年前!
器具,茶葉,製茶工藝,依然是最原始的手段產出的茶葉最為優質。
甚至苛刻到對水質的要求都近乎病態的地步。
比如黃曉山此前去裝山泉水泡茶的舉動,在那個圈子裡,這種現象很正常的事情,在宋代就有相關逸聞。
王安石曾經讓蘇軾給他帶三峽水用來泡茶,指名要瞿塘中峽水,上峽太急,下峽太歡,唯獨中峽緩急交匯,陰陽交融,最為適合。
可見茶道對水這方面的苛求。
但那是因為王安石自己身體原因,喝中峽水有利於調節他的身體,卻被當做了水質對茶葉影響的重要佐證。
像是黃曉山這類人,用塑膠桶去裝了山泉活水回家,就算在兩三天內喝完,也是活水變成了死水,反而本末倒置了,不如林間開自來水取來的活水。
林間無意去扭正茶圈的固執,但他可以藉此機會審度自身,是隨波逐流,還是乘風破浪,或是另起爐灶,這些都要在初期階段就要確定下來。
瓏意茶的市場不大,那是因為產量以及茶圈小的原因,如果茶圈這個圈子擴大,瓏意茶的價值自然跟著水漲船高,而不是侷限於依靠在紅葉莊下才能有出路。
既然林間打算繼承曲瓏意的茶道來補償祖先,就不可能讓瓏意茶變成攀附在紅葉莊的藤,而是要它成長為真正香遠益清的茶樹。
梅晴雪的邀請,其實也符合他的自己的意願。
在還沒有能力引導風向前,融入風向中,取得助力再尋找機會一飛沖天,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何況如今的瓏意茶根本就沒有飛起來的資本,只能借力才能走。
走進那個圈子裡。
梅晴雪的父親雖然是來跟艾茗詩談合作,但在這件事情上面,似乎對艾茗詩這種比較單純的商人很抗拒,這次的邀請只有林間和柳芽,連秦雲容都沒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