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成輿者憂人不貴,作箭者恐人不傷,彼豈有愛憎哉?”
林間翻開饒蕙老師拿來的書籍第一頁,就被序言的內容感到驚訝。
愛因斯坦在得知原子彈被當成武器之後,他說出“早知道如此,我寧願去當修表匠”的話,但若是他真的選擇去當修表匠,世間少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可以說是整個人類的巨大損失。
從另一個方面去看待問題,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核彈是強大的威懾力,也是擁核大國至今依然剋制的原因,製造核彈的科學家不會去想能傷害多少人,而是考慮能保護多少人。
“做箭者恐人不傷”豈止是一句只停留在時代侷限之中的話?
翻開第一篇他就找到了佐證自身觀點的論據,堯根據下屬的特長分配職位,他本身任何一門技藝都無法與屬下相比,偏偏卻能在屬下的輔佐下,坐穩了首領的位置,使得部落壯大。
漢高祖劉邦曾經提出一個問題,他出身勢力皆不如霸王項羽,為何會取得最終勝利?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如果不是採取眾人之長,憑實力劉邦無論如何都不是項羽的對手,奈何霸王項羽當世豪傑,論起勇猛舉世無敵,即當將,又做王,做人做事幾近完美的王者,最終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
劉邦善用人,不僅是善於將合適的人安排到合適的位置,更尊重人才,為了挽留韓信,以王者之尊,親自登臺拜將,為後世豎立起尊重人才的典範,這便是漢高祖劉邦自己的長處。
論起劉邦的缺點來嘛~能留名史冊,想必缺點明顯到根本掩飾不住吧?
華夏五千年,所有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尊重人才善用人才而成大業。
若是一個個都顧著全面發展,最終眾人平庸,何來人才?
林間覺得辯題的立意還能深挖,從個體的特長衍生到群體全面,直接使特長成為全面的基礎,從基本上推翻對方的立意…
如果能有足夠的證據來維持住這個立意,那辯論賽上,就立於不敗之地!
將自己的想法用筆記記下,然後林間開始在書上查詢相關的資料,饒蕙老師推薦給他的《長短經》中,有大量的事例舉證作者的觀點,幾乎不需要林間去辛苦查詢其他書籍。
一旦陷入了讀書狀態的林間,自動忽略周圍的情況,連三個與他一組的女同學也不管不顧晾在一邊。
書中辯論思維,更是讓林間大開眼界,宛如立於歷史長河之外,視河中滔滔流水,既有置身事外的清醒,也有深入其中之直觀。
這一本沒有被語文老師放在推薦書目的書籍,林間相信絕對不比那些備受推崇的書差,老師沒有寫上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古文不怎麼受到重視?
“感覺咱們組有他一個人就夠了吧?”看到陷入了認真狀態的林間,陳朝紫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句話遞給小組其他人看。
“不行的!小紫,我們也要更加努力才行。”陳雨萍在下方接著寫了一句。
她在看著林間,昨天的時候,她還將過往的記憶當做是小時候一場夢,林間只不過是夢中對她很重要的人,醒來之後感覺也不過如此,得失都對她的心境無礙,曾經聰明活潑得像是天上仙童一般的人,如今不過是連實驗班都不能進的尋常學生而已。
她對林間的隕落感到惋惜,僅此而已。
如今看到認真起來的林間,她似乎感覺到,那個小孩帶來的震撼並沒有消失,只是蒙上了一些灰塵,稍微擦一擦就重新煥發光彩。
饒老師給她們的《長短經》有對應譯文,但是林間翻閱速度很快,他閱讀的並不是翻譯後的文字,而是更加凝練的古文。
記筆記的速度同樣沒有落下,用一個形象的說法形容,就是跟平常人答語文試卷的速度差不多。
但這不是回答心中有了答案的試卷,而是整理重點內容。
那些一掠而過的古文,他竟然完全理解了意思並且找出了重點?
在記錄筆記的時候,他的眼睛沒有移開書本,而是一隻眼睛看書,一隻眼睛看筆尖,這一心二用的本領,如同喝水吃飯一樣自然。
陳雨萍甚至有些認同陳朝紫的觀點,這個小組只要林間一個人就足夠。
有這樣天賦的林間,為何會在初中泯然眾人?
是一塊等待雕琢的璞玉,還是一塊表裡如一的頑石?
至少從這一刻林間身上綻放的光輝,足以肯定他並非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