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重生年代俏田妻> 第134章 親人相見淚溼滿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4章 親人相見淚溼滿眶 (1 / 4)

第2304章 親人相見淚溼滿眶

李廣高興異常,連連搓手:“大司馬果真厲害,李廣深感佩服……”

說著,李廣對皇帝的旨意再無異議,拱手告退。望著走出帳外的健壯背影,陸向北搖頭無聲笑了笑,轉身坐回案几後面。

史上李廣在一次戰鬥中,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悲情自殺而亡。

深究的話,據史料記載,是當時任大將軍的衛青出擊匈奴,李廣高齡六十往上任前將軍。出塞後,

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匈奴單于的駐地,思及恩人公孫敖不久前被武帝剝奪侯爵名位,就想著讓其參與這次戰鬥,

好有個立功的機會,又思及出征前武帝的叮囑,說李光年事已高,在戰鬥中恐有些力不從心,這暗示的意味不要太明顯,不允李廣打前鋒,

於是,衛青在作戰前,安排原本該打前鋒的李廣與右將軍的部隊合併,從東邊走。

而東路繞道、路遠,肯定不能按時與中軍匯合,李廣深知這一點,向衛青提出請求:“我是前將軍,

自然該打先鋒,您卻讓我走東路。我好不容易才有了面對單于的機會,我願意衝在簽名,先死於單于之手。”

結果力爭無果,不得不率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合軍走東道。

東道難行又無嚮導,終迷路。衛青則在這時與匈奴單于對戰,熟料,匈奴單于逃走,衛青只得徒勞而返,

在回軍途中才與右翼部隊會合,帶酒肉前去慰問李廣,問詢右翼部隊迷路經過,欲上報天子。

李廣一生正直,得知衛青要把走失單于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又被催逼幕僚前往中軍接受審問,李廣自然不答應,說:“他們無罪,迷路的責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審。”

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然,李廣性情剛烈正直,又豈會受此屈辱,就對多年同生共死的部將說:

“我自少年從軍,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想不到現今卻被大將軍如此催逼,我已年過花甲,哪能再受這樣的屈辱!”

語罷,拔出配劍自刎。就這樣,一代名將悲情死去。在司馬遷的《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真實再現了飛將軍李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英雄悲壯,可歌可泣,千載之下,光豔奪目。

且最後評價:古書上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大概是指李將軍說的吧!

在司馬遷眼裡,飛將軍李廣實誠得像鄉下人,口齒遲鈍,不善言辭,知其死,哀痛不已。

唐詩人王昌齡有詩《出塞》讚美飛將軍李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足見飛將軍李廣真得是位了不起的將軍。

瞭解飛將軍李廣的歷史,在其任職麾下沒多久,陸向北便安排一擅識路的小將跟隨在側,同時搗鼓出方便攜帶的指南針用於軍中將領,

自然而然地,李廣手中有指南針一枚,又有擅長識路的小將在側,近三年多來擊戰匈奴從未因迷路貽誤戰機。

李廣不是痴人,三年多的相處,不難看出陸向北對他的照顧,更不難看出陸向北這位大將軍對他的尊重,對一位老將的尊重,因此,兩人在軍中相處很是和諧。

匈奴單于在接見漢使後,內心是異常惱火的,但面上卻不敢露出絲毫不滿,告知漢使,他需要與臣下商議一番再給出決定。

其實這不過是藉口,匈奴單于知道他別無選擇,退居沙漠,部族的生存只會比現在更為艱難,畢竟他們在草原上生活每到冬日就已夠難熬,

否則,他們如何不顧部族勇士的死活,一到冬日便挨餓受凍叩響大漢邊關,對大漢邊關城池內外的百姓進行殺戮搶奪?

沒辦法啊,他們是人,也要活命啊!

但誰能想到,大漢近幾年來連出猛將,尤其是那個殺神韓戰,就像是他們匈奴人的剋星,只要是其摔大漢軍隊對戰他們匈奴騎兵,等著他們匈奴的,只有死路一條。

除過這個殺神,大漢軍中的衛青、李廣同是悍將,現今匈奴被打得難有還手之力,勇士死傷眾多,民眾生活困苦艱難,不求和,不答應漢天子提出的苛刻條件,匈奴人只怕很難有以後。

一宿輾轉難免,匈奴單于想著只要匈奴的根不斷,總有他們翻盤的機會,於是,漢使滿意迴歸,匈奴單于和臣下羞惱憤怒,氣得得在帳中直罵娘。

“張騫見過大司馬!”

張騫蓬頭垢面,一回到漢軍帳中,激動得熱淚盈眶,看到陸向北,忙不迭抬袖拭去淚水,揖手見禮。

陸向北安慰其幾句,面朝南宮公主拱手行禮,南宮公主明明三十出頭的年歲,卻已然一臉滄桑,著陸向北免禮,忍著眸中熱淚湧出,端莊有禮說:

“多謝韓大將軍打出我大漢雄風,才讓本宮有機會重返故土,謝謝!”

微垂首,南宮公主的語氣異常誠懇。陸向北啟口:“大漢雄風是我大漢將士同心協力打出來的,不是臣一人的功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