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包圍、反衝擊最重要的訣竅就是一個字,快。
反應要快,機動要快,攻擊的速度更要快。
只有足夠快,你才能在對方有所反應、做出轉移之前追上他們,打出自己的火力輸出。
一旦慢下來,整個作戰的過程就會變成放風箏,而東風兵團,就是被放的那隻風箏。
所以,陳沉在發現目標的第一時間根本就沒有試圖去“親自上陣”,他知道,自己已經趕不上了。
只有在載具旁邊、只有已經精準定位到敵方位置的指揮部,才能在這種情況下發揮出應該發揮的作用。
在他決定要引誘對方開火的同時,東風兵團的所有遠端打擊武器全部都已經就位。
迫擊炮、火箭彈、ags30自動榴。
炮彈裝填完畢,炮偵準備好了所有前置計算步驟,並對周邊兩公里範圍內的潛在炮擊點位進行了預算。
而在位置確定後僅僅20秒,第一輪炮彈就已經射出。
沒有過多的交流,陳沉的耳機裡只傳來了簡單到極致的指令。
“命中!”
“急速射,裝填!”
“命中!”
“敵人炮擊陣地已摧毀,突擊組跟上!”
“無人機降低高度!”
“識別目標,快點!”
“報告高價值目標位置!”
“需不需要俘虜?需不需要俘虜?”
“要俘虜!別殺光!”
“重機槍注意點,別全打死了!”
“偵查組散開,佔領制高點,阻敵增援!”
擔任臨時指揮角色的是白狗,不得不說,他的思路非常清晰。
一連串的指令下達之後,敵方的炮兵陣地已經完全被覆蓋,在密集炮火的掩護下,東風兵團的突擊組迅速佔領了陣地,以高度分散的火力,對整個炮兵陣地完成了包圍。
這種時候,“火力過剩”的優勢被髮揮得淋漓盡致。
在面對只有輕機槍、步槍和少量行動式火箭彈的敵軍時,東風兵團僅僅只需要一個三人火力小組,就可以把對方壓得抬不起頭來。
雖然突擊組只有30人,但他們的整個防線,卻堪稱是密不透風。
戰鬥猝然發生,又猝然結束。
等15分鐘後,陳沉終於帶人趕到時,這場反包圍已經接近了尾聲。
“停火!觀察情況!”
“敵方有沒有援軍?”
“無人機拉高,偵察警戒!”
一連串的命令再次被下達,陳沉衝到白狗身邊趴下,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