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石大凱說要凝固汽油彈,但這玩意兒無論是在製備和運輸上都存在很大問題。
尤其是,這一次他們不是主場作戰,在裝備準備上本來就受限,更不可能大規模地、肆無忌憚地使用這類裝備。
而如果把無人機投擲的彈藥替換成更容易獲得的手雷、反坦克地雷一類的東西,又不適合高烈度、高效率的戰場環境。
別看這玩意在十幾年後大放異彩,實際上,它也只有在雙方僵持的戰場上才能有點聲色。
真到了追求極致高效殺傷的速勝戰場上,一百架無人機恐怕都沒有一門大炮有用。
大規模高烈度戰場上,它最大的意義,可能就是解決兵源的問題,能讓低訓練度計程車兵打出更高的費效比。
所以,陳沉最終也只是把這個方案當做備選,核心方向還是原來的兩個。
一方面,嘗試使用無人機載具替代傳統載具進行運輸。
另一方面,繼續尋找輕質防彈材料,儘可能降低裝備的重量。
兩個方向在任務倒計時第5天時同時取得了進展,小魚找到了鮑啟所說的那家民營無人機制造公司,透過保利集團的關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磋商,確地了對外貿易出口計劃,同時搞定了喬治亞接收方的問題。
倒計時第5天的夜晚,從瀋陽起飛的貨運飛機已經飛向了成都,預計在48小時候完成一系列清關手續,繼續飛往喬治亞。
同時,在防彈材料方面,小魚也給陳沉帶來了驚喜。
此前他們用的要麼是鋼製防彈板,要麼是碳化硼陶瓷防彈板,有一陣用過聚乙烯防彈板,但因為效能不完善,最終還是被拋棄,換回了最穩定的碳化硼。
然而,這一次小魚掏出來的東西,是UHMW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體的製造方法和配比都是秘密——在2013年初這個時間點是秘密。
這玩意兒可以說是世界上強度重量比重最高的材料,在極低的重量下,就可以做到堪比普通碳化硼陶瓷防彈板的效果。
當然,它不可能盡善盡美。
雖然在抗衝擊性上要強於碳化硼,但抗穿性也要稍微弱於碳化硼。
不過基本夠用就是了。
在全身防護的情況下,這玩意兒能減重接近6公斤,別看6公斤的重量不起眼,但放到高原雪山環境下,這6公斤所帶來的機動性差距是會被無限放大的。
防護裝備的問題基本解決,其他定製化的雪地行軍裝備由提前趕到當地的“俄方”情報人員負責。
雪地摩托在那裡是基本開不了的,因為烏什巴山不是傳統的高原雪山,只是一座孤峰,地形相當崎嶇。
陳序要的東西,大多數是適合單兵使用的徒步裝備。
冰爪、高原羽絨服、偽裝服、雪橇、手杖.等等等等。
這些東西在正式開始行動後大部分都會被拋棄,但一開始,絕對不能沒有。
一切準備就緒,陳沉也到了要出發的時候。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次的任務,幾乎所有得到了資訊的人都提出了要參加。
石大凱,李幫,林河,鮑啟,胡狼,甚至還有老豬
按照老豬的說法,他加入東風兵團是為了打仗的,結果一年多兩年下來盡他麼搞後勤了,如果不是基地裡有槍,他跟正兒八經的公司職工也沒什麼區別,連槍都不摸的。
所以,這一次有任務,雖然不知道是要去哪,但他也想跟著去。
陳沉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他,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不想讓這次任務顯得太“特殊”。
東風兵團之前在請報上吃的虧太多了,多到好幾次都差點全軍覆沒的程度。
這次的任務太重要,絕對不能走漏一點風聲。
同樣的,他也拒絕了鮑啟。
他的身體條件是真的不適合高原環境作戰了,哪怕只是作為無人機編隊的指揮員,都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