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2章 打中了? (1 / 4)

清水河一帶的地形實際上是相當複雜的,河岸的防守也絕對並不是簡單的“一條河從南打到北”那麼簡單。

事實上,清水河這個“城區”所指代的概念,是怒江、清水河(南汀河)交匯區域附近的大約30公里範圍,從清水河主城區依次經過霍班、滾弄、戶裡三個主要居民聚集區。

而這三個居民聚集區因為河道相對狹窄、掩體眾多、渡河條件優越,也就是這次同盟軍對克欽軍進行截擊防守的重點。

同樣的,克欽軍基本上也只能在這三個點位發起渡河,因為在其他河道範圍上,由於地理環境不良、地形崎嶇、河灘質地較軟,其實並不適合大規模搶灘登陸作戰。

也就是說,彭德仁其實在一開始就已經能夠確定大致的三個防守點位。

可即使如此,對方到底會從哪裡發起主攻,他還是無從判斷的。

戶裡附近是怒江、清水河交匯前的最後一個拐角,有廣闊的沙洲、河心洲,有利於隊伍建立防守支點和壓制火力,更重要的是,克欽可以直接在怒江上游登船,避免登船過程中可能受到的襲擊。

理論上來說,這是最有可能被選做渡河地點的位置。

但問題是,如果在這裡渡河,克欽軍下一步就要進入怒江清水河南側的叢林,遠離主幹道,想要向東進攻清水河,還要再經過一輪跋涉、再次跨越位於滾弄附近由北向南走向的清水河。

這一路全部都是叢林,在攜帶重型裝備的情況下,他們所面臨的困難太大。

至於滾弄、霍班小山橋?

從地形上來看,滾弄是怒江和清水河真正交匯的區域,附近有廣闊的平坦沙洲,並且已經經過長期開發,上面甚至有不少附近工廠做的水泥鋪裝路面,完全具備進攻條件。

而小山橋附近則是清水河河道最窄處,又保留了最後一座通行橋樑,毫無疑問也是爭奪的重點。

所以,彭德仁一開始並沒有在戶里布置多少兵力,而是重點防守滾弄、霍班小山橋。

但很顯然,他的判斷出現了失誤。

對方似乎根本就沒打算讓重型裝備過河,而是直接要依託在河對岸建立的火力壓制優勢,把步兵給送過來,然後快速穿越叢林,自西向東對同盟軍發起圍剿!

一旦他們的計劃順利執行,同盟軍將要面對的是無比被動的局面。

打?

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光是防守就已經非常困難,更不用說對岸的那些重火力,同盟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撤?

一旦撤走,清水河這最後一條防線就徹底淪陷,而更矛盾的是,你甚至撤都不一定撤得掉!

同盟軍擅長山地叢林作戰,難道克欽就打不了嗎?

一旦被他們咬上,同盟軍還有什麼抵抗的餘地?

所以,在看清楚形勢之後,彭德仁也迅速調整了自己的部署,將自己為數不多的“火炮力量”,全部傾瀉到了霍班對岸已經開始活動的M2裝甲車附近!

“砰——砰——砰——”

接連不斷的炮彈出膛聲不斷響起,經過漫長的飛行之後,炮彈又帶著尖嘯聲落向地面。

集結在裝甲車附近、試圖打出“步坦協同”戰術的克欽步兵吃了大虧,一輪炮擊之後,所有步兵倉皇逃竄,只留下了孤零零的一輛M2在原地。

建功了!

“霍班對岸的敵人已經潰逃!繼續支援滾弄、戶裡!”

“撐住!撐住我們就能贏!”

彭德仁大喜過望,他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能進行非目視射擊的迫擊炮小隊,終於第一次發揮出了作用!——

但他忘記了,克欽的炮兵,可早就已經不是原來的炮兵了。

他犯了一個戰場上最致命、但對不成熟的炮兵指揮官來說又最容易犯的錯誤。

那就是,在完成一輪炮擊之後,沒有及時進行轉移。

就在他興高采烈地向前線其他下級指揮員分享這個勝利的訊息、想要鼓舞士氣的時候,一種恐怖的聲音突然出現在了他的耳邊。

不,不是飛機。

是大口徑炮彈落地爆炸後那種獨一無二的沉悶“擂鼓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