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
怎麼用不到20人俘虜1000人?
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掌握重火力,剝奪指揮權。
魏懷仁這支邊防營其實主力就是緬軍東北軍區的一個山地作戰旅,他們有重武器,但並不具備攜帶重武器奔襲作戰的能力。
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像魏懷仁指揮的一樣,在道路可以到達的地方建立炮兵陣地,然後再炮火掩護下輕步兵前出搜尋作戰。
這樣的戰術有一個重大漏洞,那就是,重火力基本都集中在後方。
一旦被抄了屁股,基本上,這支部隊就直接崩潰了。
因為,輕步兵是永遠無法對抗重火力陣地的。
——
哪怕是在打出“輕步兵之王”的那場朝鮮戰爭,我軍其實也少有藉助輕步兵衝鋒拿下敵方陣地的戰例。
大部分時候,都是要藉助擲彈筒、火箭彈、或者是來自後方的炮火掩護完成的。
因為這是一種客觀規律,不可能因為個人意志而轉移。
而現在,問題來了。
這支邊防營的火力配置畸形到了極點,衝鋒在前的輕步兵,他們別說火箭筒了,連手榴彈都沒有幾個
而這也就意味著
掌握了指揮所附近僅存的重火力之後,東風兵團的小隊,成為了方圓幾公里之內的火力中樞。
釋出完勸降公告,陳沉立刻拿起對講機,向山坡上留守的小隊命令道:
“所有人,立刻炸燬火箭炮陣地,然後向我方向靠攏。”
“你們有5分鐘時間,快速機動!”
隨後,他又轉向了一旁的鮑啟,開口說道:
“持續偵聽,只要對方轉換通訊頻道,立刻用無線電把他們的頻道佔滿。”
“他們應該沒有跳頻通訊系統,不要讓他們各個連隊之間建立聯絡。”
“明白!”
鮑啟立刻回答,與此同時,剛剛趕到的石大凱也開始迅速行動起來,接過了陳沉的一線指揮職責,開始引導所有還能作戰的同盟軍士兵佔領重機槍、佔領山地榴彈炮陣地。
這些重武器的數量並不算多,6挺重機槍,兩門M63,在所謂的山地作戰營中都屬於比較寒酸的配置。
但,哪怕就這些裝備,東風兵團這邊都用不完的
接下來,就是要見真章的時候了。
必須一次性把這支邊防營打服,絕對不能放棄已經拿到手的優勢。
哪怕人數再少,也要跟他們拼一拼!
否則,一旦對方重新奪回指揮所,一旦他們的各個連隊重新建立起了聯絡,哪怕他們再菜,也一定會有副官站出來指揮,把這支已經到了潰散邊緣的隊伍凝聚起來。
到時候,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就功虧一簣了!
看著陳沉的佈置,一旁的彭德仁有些發愣,他下意識地問道:
“我們這裡有車.還能開,我們不跑嗎?”
“跑?能跑到哪裡去?”
陳沉搖了搖頭,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