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明面上讚了一句,但是他心中對於劉備的漢中王是不承認的,而且不合法。
畢竟天子在曹操手裡,劉備稱王沒有天子的封授,跟曹操那種有天子封授的大不一樣。
沒有合法性!
劉備當初稱王的時候,是司儀先念了給天子的奏表,奉王冠於劉備。
劉備再上表給天子,奉還左將軍、宜城亭侯的印綬,然後才稱王的。
儘管名義上左將軍的職位早就被曹操給奪走了。
但劉備是不認同的,此事還需向天子進行稟報。
可天子又被曹操所挾持,劉備稱王的合法性問題無法在制度內解決,便只能從制度外去尋找解決之道。
但有了問題,大家就得積極想法子解決問題。
因此劉備麾下一百二十餘人聯名上表天子,推劉備為漢中王,拜大司馬。
此舉與曹操臣子舉動無二,都是該走的動作。
給天子上表的作者便是益州人,廣漢郡號稱“李氏三龍”之一的李朝。
當初張飛攻成都的路上,劉璋便是派出了李氏三龍前去堵截。
而李朝也沒有辜負重望,解決的便是在不能得到天子封授的情況下,賦予劉備稱王的合法性。
這與司馬相如的政治文獻是一樣的。
畢竟這類制度內無法解決的問題,都得從先賢的追述當中尋找依據。
李朝開頭就說了歷史上的先例,如堯的時候四凶在世,周成王四國作難,高後時諸呂作亂。
漢昭帝時候的上官桀謀逆,幸虧有舜、周公、劉章、霍光等人的存在,使得社稷轉危為安。
現在呢,董卓首亂,曹操繼之,尤其是曹操欲盜神器,因此需要有向周公霍光那樣的人站出來。
恰巧劉備正是這樣的人物。
這便是表明了劉備政治身份進行了明確的定位,儘管前期他的政治經歷非常複雜,
但是隻說了他與董承靠著衣帶詔秘密誅殺曹賊之事。
但是,僅僅如此,那還不足以證明劉備應該封王,畢竟討伐曹操的名義的話,江東孫權也有份。
這就不具備唯一性。
所以李朝又寫到劉備作為漢室的“肺腑枝葉”,封王是符合先王之制的。
再用劉氏同姓諸侯王平諸呂之亂的歷史事實來表明,同姓封王是有利於社稷穩定的,這是歷史所證明的經驗。
再加上劉備破曹操於漢中,麾下部將關平拿下了舊都長安,功效初著,其功足可以封王。
最為關鍵的是,為了使劉備更好的領導討曹滅賊的事業,是非常有必要封劉備為王的。
妙就妙在這封奏表不僅僅是說自己主公封王的合法性,同時也在抨擊曹操封王的不合法性,因為曹操也封王了。
漢高祖劉邦歃白馬血為盟:“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最後便是劉備應該封王,但是天子被曹操挾持,所以,劉備在程式上是有所欠缺的。
但是又引用了東漢河西五郡共同推舉竇融為元帥的舊例。
以前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他就引用過,推舉為討董盟主。
但是這種權力,並不具備終極合法性,只是臨時權宜之計。
可對於劉備而言,就是需要一個過渡階段,到時候只需證明自己已得天命,便能順利跨過這個過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