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向曹操上書,乞求曹操能允許他討伐關羽,以此來為魏王效命。
同時對外也要把解救曹仁之圍的功勞,算在他自己的頭上,準備向昔日的盟友劉備開刀,襲擊關羽。
目的就是催促曹操跟關羽趕緊打起來!
等到關羽的視線完全被曹軍所吸引,他好從中取事。
反正孫權已經向曹操低過頭,言語很是謙卑,現在為了江東的利益,再來一遭,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至於給關羽的信,他一時間有些難為。
隨便提拔一個人升任大都督,孫權心裡不得勁。
從周瑜開始到魯肅繼任,以及蔣欽,皆是符合自己的心意,願意提拔他們為大都督。
但是至此之後,便是沒有人有帥才了。
孫權認真的思考了一個來回,突然回想起子敬的話。
關平讓子敬告訴自己,以後江東再出徵,吳侯用不著親臨現場,只需坐鎮後方,江東方有取勝的可能。
若是吳侯每次親征,怕是江東永遠不會贏。
孫權當時聽完這話是火冒三丈,關平他就是仗著打了幾場勝仗,看不起我!
好,今日就賭上我孫權屢戰屢敗的名頭,親自出任江東大都督,讓關平放心去與曹軍廝殺。
就用這個來迷惑關平!
這次定要讓他大意失荊州,瞧瞧什麼才是我孫權真正的指揮能力。
孫權寫完信之後。
便對外公開宣佈撤換聲威素著的蔣欽,由於其病重,
江東一時間無人能夠接任大都督,便有孫權自己暫時擔任。
如此可以除去令關氏父子心中忌憚之人,他相信關羽父子聽到這個訊息後。
必定會放心大膽的撤出守備士卒,全力與曹操的援軍硬剛。
如此一來,麻痺關羽的偷襲戰,就取得了先機。
蔣濟出了江東營寨,便大搖大擺的進入淮陰縣,然後命令孫康放棄守衛,隨他撤出淮陰,前往荊州進行救援。
徐州就放開了,看孫權他如何選擇。
總之就算守,也無需守衛淮陰。
孫權敢佔據徐州,那夏侯惇留下的後手便從揚州合肥等地出發,渡過長江,直接偷襲江東。
但是這種局面,想必孫權也不會犯糊塗了。
孫康卻是一點都不理解,他兄長孫觀可是死於徵江東的戰事當中,如今仇人就在眼前,怎麼就要放棄?
蔣濟也沒給出解釋,只是說這是魏王的命令,如今荊州情況更加緊急。
孫權很快就會從徐州撤軍,大家需要一同往荊州趕去。
孫康無奈只能遵從,順便還貼心的在城牆上插上了江東的旗幟。
由此,江東出征徐州,首戰告捷。
孫權自任江東大都督後,克淮陰,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