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覺得劉備為人如何?”
聽到魯肅糾結半天之後,問出這話,孫權有些詫異,看著他:“子敬何出此問?”
“劉備乃是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之人。”魯肅自問自答道:“主公以為呢?”
“嗯。”
孫權點頭承認,可心中卻是不服氣的,他劉備屢戰屢敗,征戰大半輩子,還是在江東的幫助下,在荊州站穩了腳跟。
不過是出生闖蕩的時間早了一點罷了!
“主公卻不是這般認為的。”
魯肅覺得自從皖城一戰後,主公驕傲的心思越發的明顯了。
或者是赤壁之戰勝利後,主公就越發的驕傲起來了。
這不好!
“哦?”孫權笑了笑,伸手示意魯肅繼續說。
魯肅走上前來,拱手道:
“劉備本為幽州涿郡人士,雖有皇室血統,可其父早亡,只能與其母織蓆販履為業,年少更是一副無賴子的模樣。
即使是師從名臣盧植,然而其行為習性與儒家名士相差甚遠,很難得到這些人的青睞,
否則也不會有孔融相邀,便發出孔北海焉知世上還有劉備呢!”
孫權聽到這表示理解,劉備與旁人不同,先前很少有名士前去投奔劉備。
中原名士所喜歡的勢力乃是袁家以及曹操等人,絕不是什麼無名的劉備。
就算他在短暫接管徐州後,任用當地豪強陳登、糜竺以及漢末大儒鄭玄所推薦的孫乾,也無濟於事。
因為當時劉備一沒有顯著於四海,二來是劉備掌控徐州時間太短,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發掘人才。
最為重要是他手底下的中堅力量,武有關張趙,文有簡雍、糜竺、孫乾,皆不是名門望族。
就是想要向荀彧那般向曹老闆,給世家豪強子弟相互介紹工作,都沒得機會。
劉備先前只是一個以性情相契的組織,文化低,政治力量弱小,關鍵還是流浪勢力,對於中原各地的名士,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就這,孫權認為,如果不是運氣好,世間焉能還有劉備佔據荊州?
魯肅的話語打斷了孫權的思路:“自黃巾之亂起,劉玄德便一直顛沛流離,幾乎沒有長久擁有一塊地盤。”
“我知道。屢敗屢戰,若不是赤壁之戰翻了身,世間還能有劉玄德乎?”
“主公,可是劉玄德他雖屢敗屢戰,但是他的聲望也越來越高,身邊的人才也越來越多,
否則赤壁之戰前夕,主公焉能同意我的策略,與劉玄德結盟,不就是為了藉助他的威望!”
魯肅這話很不客氣,就是在說赤壁之戰前夕,自家主公並沒有什麼聲望,根本就無法號召起抗曹的統一大業。
“嗯,你接著說。”孫權面色平靜,摸著鬍鬚看向魯肅。
魯肅長吸了一口氣:“主公,劉玄德雖然屢遭敗績,但中原各地諸侯對他卻是越發的重視。
他一失徐州,曹操表劉玄德為左將軍,禮越發之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睡則,額,不同寢。
但是曹操對劉備說出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他斬車胄後,被曹操擊潰二失徐州,奔袁紹,袁本初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城二百里,與劉備相見。
袁本初父子對劉備皆是傾心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