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這才回過神來,剛想在主公面前汙衊,挑撥一番。
至少先要讓這首詩暫且不要大規模傳頌,可他抬眼一瞧對面坐著的魯肅,再一瞧主公興奮的神情,心下又是一沉。
整個江東能看出此詩真正意思的肯定不止我一個。
江東人才濟濟,擅長詩賦的人不在少數。
張昭自己也不敢肯定,他能讓全江東的人都與他保持統一口徑。
難不成你理解的意思,能比原作者關平還有解釋權?
要是有人知道張昭的內心獨白,一定會有人告訴他。
關平他就是一個唸詩的,他懂個錘子的閱讀理解誒。
但張昭不知道,不敢胡亂解說一番。
等到了關平那裡,說出自己的意思,來打他的臉。
這種事去歲諸葛亮已經幹過一次了。
張昭他不想在主動把臉伸過去,成為外人的笑柄。
畢竟年歲大了,反而更加珍惜羽毛。
更何況先前,自己剛剛贊同孫劉兩家聯盟的策略。
現在又要挑撥一番,可實在是掛不住臉了。
饒是張昭覺得自己臉皮較厚,也幹不出前後幾息就轉變態度的事情。
可關平的這首詩,實在是有些讓人難堪。
張昭內心在掙扎!
在張昭看來,關平只是做了正面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例子就沒有挑明。
畢竟他大兒子劉琦還在劉備麾下,擔任江夏郡太守。
縱是關平不道破,就以為旁人真的理解不出來了嗎?
那他關平也忒小看江東才俊了!
在張昭看來,關平他表面上的讚揚了自家主公,可人們會不覺得的想起曹操的後面那句話。
隱藏的未言的那句話,才是真正的殺招!
關平是借曹操之口,罵江東的主降派。
不就是當初為難過他們,竟然如此記恨,一丁點文人風骨皆無。
現在張昭也推翻了,先前關平在極力諂媚他家主公的意思。
總之話裡話外都是在嘲笑江東投降之人。
“張公?”孫權又喊了一聲:“此詩到底如何啊?”
張昭攥著拳頭又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