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分人就多一分力,我捨不得他們就這樣因為被祭祀死了。
所以我就冥思苦想,苦思冥想的,想要用不傷人命的法子代替他們的人頭祭祀。
想啊想,今年我才想出,做饅頭來頂替活人祭祀,沒想到還挺好吃的,而且抗餓!”
聽到這話,眾人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原來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關小將軍的胸襟與仁愛是如此的寬廣。
連那些五溪蠻人的性命都放在心上,這是韓嵩的感覺。中文網首發 (www).
至少在士人眼中,胡人蠻人夷人都不算人,甚至有人認為連百姓也算不得人,都是他們的財產。
要不然交州也不會被說為不毛之地了。
劉玄德與關雲長當真是教導後輩有一手,否則後代不是紈絝也就罷了,偏偏還如此愛民。
祭祀之風,不僅是五溪蠻人頗重,吳楚之地更是濃厚。
兩漢時期大家都屬於迷信之人,僅有少數人不相信,所以祠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等到唐朝狄仁傑發現吳楚多淫祠,不僅要禁止,還毀了將近兩千座祠廟,止留下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伍子胥)四祠而已。
祭祀對於漢人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儀式。
對於祭祀,兩漢的祭祀就顯得平和多了,很少見人牲。
先不說皇家禮儀以及士大夫禮儀之類,用三牲幾牲的規矩。
而且對於漢人也很重要,凡是遇到大事,都要祭之與社。
如日食、火災要祭灶,出兵出軍要祭社,春蒐suo,秋狩也要貢獻禽獲於社。
隨著官方社稷即州社、縣社和鄉里社的分化,鄉里之社漸漸被人淡忘,導致國家很難與民同慶。
鄉間除了要祭祀土地公,已經有了真人死後被民間奉為土地公的,如欒布。
土地公儘管地位低下,但作為一方土地之主,它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無法避免的。
尤其是人死後,還要向土地公埋下買地券,以證明這塊地屬於自己了。
兩漢時代,人們仍舊普遍的認為,社神是保佑一方平安的,福佑一社百姓之神。
甚至連蔡文姬她爹都做過一篇陳留東昏庫上里社碑,來歌頌。
尤其是現在的吳楚之地,戰亂較少,社祭之後的宴飲娛樂已經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幾乎成為了鄉村社會中最重大的公眾性節日。
擺脫了宗教氣氛,只是大家相互拿出家裡的好東西,來湊個局,互相樂呵樂呵的節慶娛樂。
這個時候屬於裡中居民的共同活動,連婦女兒童都可以盡情的參與。
然後董卓派遣軍隊到了陽城,正趕上當時的百姓在社下聚會宴飲。
百姓們吃著火鍋唱著歌,一片喜氣洋洋,突然就遭了西涼第一代馬匪了。
董卓看見這副場景,很是感慨,於是下令悉數斬之,駕其車重,載其婦女,以頭系車轅。
改為他們這群馬匪駕著車,唱著歌,做出打成勝仗的姿態,炫耀軍功回了京城。
“定國,此蠻頭製作容易嗎?”
諸葛亮卻是發現了新的軍糧,若是將來用於戰事,攜帶方便!
“就是原本是這個大個,經過發酵之後呢,這個體積就延展膨大,變成你見到的這麼大個了。
不難做的,而且用籠屜一層一層可以同時蒸好多層!”
諸葛亮滿意的點點頭,也算是改進了軍糧。
果然多走一些地方,遇到了實際問題,才會想出辦法解決。
否則你呆坐在這裡,無法知道那些事情,光拍腦袋是無法解決實際情況的。
“此乃好東西,叫蠻頭卻是不妥。”張仲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