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自從執掌江東後,前後幾十年都在進攻山越,大量俘虜人口,實行強者為兵,弱者充戶的策略。
且等到他們拿下交州後,孫權還要從交州的那些夷人挑選士卒,擴充軍隊。
梁習領幷州刺史後,徵發邊境胡狄充當義從軍,敢不從,就打得你,甘心當小弟。
經過曹魏的多方蒐羅,魏軍當中有“南匈奴單于及六郡烏桓、丁令屠各、湟中羌燹、武都氐羌等各族士兵。”
像南匈奴以及烏桓等人的漢化程度很高,這些人以前大多被東漢王朝花錢僱傭當兵。
或者被打服後,甘心當小弟換賞賜過活,畢竟他們除了作戰,也沒有其餘謀生的手段,更沒有牧場。
胡狄當中,唯有鮮卑人和氐人最為排斥漢化。五胡亂華後,這兩族建立王朝,大肆打殺漢人。
有些胡人是被打服才進入軍中,有些人是看見魏軍強大,主動加入。
諸葛亮後來的連弩士卒,屬於善戰的“特種兵”,也都是由遊牧族和益州山民組成的。
總之,對於人口,大家都是從來沒有過停止的好胃口。
用這些人當兵,有效的緩解了大漢人口銳減,同兵源之間需求激增之間的矛盾。
這個時期漢民族的人口,死於戰亂佔了不少。
可依舊有著相當的大的群體,被強宗豪右所吞併,或者逃入深山以及國境四角,求過上平靜的生活。
這些人口的統計,並不會在官府戶籍上體現出來。
現在山越人大部,並不是真正的山越人。
他們有不少都是逃避賦稅的漢人,相互融合生活在山上。
由於版籍不修,徵兵制度更加衰落,不得不以這些少數民族的人充當士卒。
兩漢強盛時期,由於國家掌握著廣大自耕農和掌握著眾多戶籍為基礎,開始徵兵。
但是到了漢末,豪強地主庇護了大量依附人口逃逸。
自耕農和國家戶籍的數量迅速減少,一般百姓都不知道徵兵為何物。
北方的豪強勢力最為強大,徵兵制度首先在那裡就行不通。
建安年間,曹老闆掌權後,就著實開始恢復徵兵制,結果遭到了世家豪強地主的頑強抵抗。
即使在公元208年,曹老闆平定荊州後,這種現象依然存在。
他任命司馬芝作菅縣長,郡中主簿劉節是大族子弟,為人豪爽俠義。
擁有一千多位賓客,但族中人從來不服兵役。
他們外出就做盜賊,到宮署裡則擾亂吏治,郡中官吏根本就不敢徵調他家,也不敢管。
司馬芝對於此事非常認真,直接馳繳濟南。
太守郝光命令主薄劉節替他藏起來的賓客,頂替他們親自去服兵役,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這事就在赤壁之戰前期,還是在曹老闆平生最為得意,暢想一統天下的時候發生的。
那些世家大族還敢公然反對徵兵制度,可見實行之難。
對於徵兵制的抵抗不僅是世家大族,甚至曹老闆的親信曹洪。
他家也窩藏依附的賓客不去服兵役,結果被當地縣令發現。
先是打斷曹洪賓客的雙腿,就這還不行,然後砍了他的腦袋示眾。
就似樣強勢的手段,曹老闆的徵兵制度,依舊是沒有建立起來。
等到曹魏建國,魏國就基本不徵兵了。
這也是曹魏後期為何大量徵召少數民族為義從,實在是許多漢人都被豪門大戶把持吸收,不給朝廷用。中文網更新最快 手機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