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氏老祖母並未與馬賢細說,只是說了一句吃虧是福。
她隨後把管家叫過來,讓他差家中族人拆了三垛糧倉,搬運到城外的碼頭上去。
話交代了,事讓他們去做。
原因無需告訴他們,免得節外生枝,更不想被有心人拿來做謠言。
馬賢猜測一向精明的老祖母遇上了子嗣全都被抓的情況,雖然面上帶著笑意,可心裡也著急了。
否則也不會按照關平的要求,除了準備糧食之外,並不做其餘應對手段。
馬賢見老祖母心意已決,也不會在勸,實在是蒯家子嗣的性命全都攥在關平手裡。
雖然有劉皇叔與其父的名聲為其背身,讓人不由自主的信任他不會殺人滅口。
但萬一呢?
誰都不敢保證,刀把子可是握在他的手裡。
而且此子頗為狡詐,心思深沉。
是能從曹丞相手裡騙來二十二萬支箭的人。
那他騙了我馬賢,實屬正常操作,虧得自己先前還以為他真的是來結親的呢?
誰能料想關平他竟然會做出如此之事!
不過馬賢搖了搖頭,若不是自己也有所求,焉能被他給牽著鼻子走!
但事已至此,還能如何。
關平行事乖張,絕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此事需要寫信告知季常。
尤其是老祖母都已經定下了基調,馬賢也不在勸諫。
待到先把人給贖回來之後,以後再做打算。
蒯氏老祖母覺得家族風頭太盛,正好可以藉此事壓一壓,讓族人收斂一些,免得惹下禍及家族的大禍。
如今正值亂世,世家的名頭並不如盛世一般好用,大家只認刀兵,難免惹人不快。
尤其是孫兒經常去女閭,多危險啊,還容易被人針對,此等德行被傳頌開來,將來如何能位居高位。
如今被人給抓了,倒是好事,正好借用外力收收他的心。
兒子說了,荊州必定會被三家所瓜分。
如今蒯家成為荊州頭等世家,需要事事小心,免得被人拉出去逼迫站隊。
既然蒯家子嗣被人給劫了,那順便為兒子證明他是真心投靠曹丞相的,簡在人心,才是最好的啊。
蒯家並沒有站在其餘勢力,腳踏幾隻船,雖然多方下注在世家大族是正常操作。
但奈何蒯家嫡子一脈,子嗣不興啊!
就算是想要運用此法,也並無太多機會。
尤其劉皇叔他一心為民,根本就不多要。
要來的糧草都是給流民所用,如此有理有據,自然是極好的,對於劉皇叔的人品,她是相信的。
再加之又是一個老婦人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全,用糧食贖回他們,兒子在襄陽城,算不到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