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君在紐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尋龍訣》的拍攝中,但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和時間給Z Studio。
公司派了一個五人工作小組來到紐約和老闆對接彙報。
《飢餓遊戲》是公司最賣座也是最有價值的IP,今年也即將走到尾聲。
這個系列片給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豐厚利潤。
如今走向終結,公司不得不另尋IP開發。
《人類清除計劃》今年準備拍攝第三部,但《人類清除計劃》的盈利能力根本無法和《飢餓遊戲》相比,《人類清除計劃》頂多也就比雞肋強點,有點嚼頭,拿在手裡不會虧。
但張元君還是力主《人類清除計劃》往下拍,盈利確實比不上《飢餓遊戲》,但他可是知道《人類清除計劃》後面形成了自己的獨立世界觀,續集電影能一直往下拍,還製作了劇集。
積少成多,《人類清除計劃》未來的盈利能力不可小覷。
自己這小作坊本來就沒什麼有名氣的IP做支撐,《人類清除計劃》只要能拍,就往下拍唄,反正每部的製作成本也不高。
還有《移動迷宮》,第一部以三千四百萬美元的成本,全球大爆3億美元票房,今年也準備上第二部了。
錢是不少賺,但公司很多高管都想再做一個類似《飢餓遊戲》這樣的主流大IP,而不是逮著恐怖片和R級片這種上不得檯面的片子使勁拍。
開會時,張元君一邊看公司去年的財報一邊說:“是我不想做大IP嗎,如果可以,我還想做《哈里·波特》呢,但是現在好萊塢市場上稍微有前景的IP都在大廠手裡,我們能撿到一個《飢餓遊戲》已經是上帝保佑了。”
現在好萊塢陷入漫改和IP續集(翻拍)不可自拔,張元君也想湊上去喝一口湯,但他手裡沒牌,實在喝不著。
做IP這種事,真的很看運氣,能有《飢餓遊戲》一個大IP,加上《人類清除計劃》這種週期短見效快的小IP,張元君暫時挺知足。
傳奇手裡不也只有一個《金剛》,托馬斯·圖爾發了瘋的想做新IP給公司續命,結果搞出個《環太平洋》。
張元君吸取了傳奇的教訓,做IP,隨緣就好,手裡有片子就先好好拍,不想IP那麼遠的事。
進不了主流就做個獨立電影公司,拍拍小成本也挺舒服。
公司高管的工資又一分不少,張元君一點都不急。
像今天拿過來批的《鯊灘》和《屏住呼吸》,張元君就很看好,成本小,看點也有,宣發做好來,盈利應該不是問題。
說完新片子,張元君以為沒事了,想回去抱老婆睡覺,下了戲就開會,累死了。
但又被叫住,問張元君:“《疾速追殺》拍第二部嗎?”
《疾速追殺》全球票房過1.5億美元(含內地票房),血賺,既然盈利了,按照好萊塢規則,就要拍續集繼續賺錢。
張元君反問:“獅門怎麼說?”
“他們也想拍第二部,而且願意承擔50%的製作成本和70%的宣發。”
張元君點點頭,表示對獅門的出價很滿意:“但我今年可能沒檔期了,你們先做劇本和籌備,我明年年初的時間留給劇組。”只能這麼辦。
其實第二部的劇本已經在籌備了,今天只是徵求一下男主角兼老闆的意見。
老闆願意拍,他們就好往下弄。
張老闆夾著公司幾本厚厚的資料,打著哈欠回到家。
妻子已經睡著了,張元君進門的聲音驚醒了她。
“沒事,睡吧。”張元君道。
但劉藝菲已經醒了:“怎麼這麼晚。”
“事情比較多,”張元君把資料放下,“又是財報,又是專案總結,還有今明兩年的新專案開發。你睡吧,我洗個臉就行。”
劉藝菲靠坐起來,懶懶地說:“倒杯水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