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疾速追殺》自去年10月份上映以來,一直沒有上流媒體,也沒有發藍光和DVD,這就意味著《疾速追殺》的盜版資源並不豐富。
為配合國內上映,貓眼還加強了國內的防盜版,舉報並下架了大量資源。
《疾速追殺》國內定檔後,張元君更忙了,要跟貓眼協調檔期和宣傳。
張元君對《疾速追殺》在國內的表現並不報太大的希望,他也把不準內地觀眾會不會吃這種電影。
雖說國內已經很久沒看到華人主演的好萊塢動作片了,但《急速追殺》這種風格,不確定因素很大。
貓眼想從尺度上做文章,宣傳上除了主打張元君外,就主打大尺度,文案他們都想好了:“最大尺度,殺個痛快!”
這個方案拿上來就被張元君否定了:“總局在稽核上本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我們過了,我們再拿尺度做宣傳,難免遭人閒話,到時候某個家長某個領導一個舉報電話打到總局,我們怎麼辦?”
哪那麼多閒得發慌的家長和領導,不都是友商乾的。
《疾速追殺》本來就佔了稽核的便宜,如果還拿尺度做文章,其他電影公司,特別是最近專案過審不順利的公司,看你不順眼,反手一個舉報,貓眼哭都沒地方哭。
但不得不說,在國內營銷尺度確實很有搞頭。
此招雖險,但收益極大。
貓眼的發行人們明顯沒有被張元君說服,但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暫時按下了尺度營銷的念頭。
“你們買片子也沒花多少錢。”埃迪都不相信《疾速追殺》能在中國賣錢,320萬美元的售價他都覺得賺了,“宣傳上別搞么蛾子,穩妥地走完。”
張元君為了讓自己更有說服力,還提前給貓眼透露了後續動作:“《疾速追殺》在考慮做第二部。”其實Z Studio公司層面還沒這麼早考慮做續集,但張元君作為老闆,他說有,沒有也得有。
“我們想長久一點,今年做第一部,穩妥地走完,拿走自己的一份錢,”張元君擔心的是影片能否在國內大賣,而不是影片能不能為貓眼帶來盈利,他自信憑自己的號召力,五六千萬票房還是能為貓眼賺到手的,“後面第二部有了,再引到國內來,這不好?非要在第一部上營銷尺度,絕了自己後路?”
這話確實很有說服力,貓眼的負責人們答應會按照張元君的要求來做宣發。
沒辦法,除開張元君畫的第二部的餅,張元君是《疾速追殺》在國內最大的也幾乎是惟一的賣點,貓眼必須尊重他的意見。
在貓眼開完會,張元君開車回家。
開到家門口,見楊蜜常用的車停在一邊。
她不是在拍戲嗎,她來幹嗎?
張元君進門,楊蜜果然和劉藝菲坐在一起說話。
“楊蜜來了,”張元君打招呼,“戲拍的怎麼樣?”
楊蜜回應道:“還行,有兩天假,來看看藝菲。”
張元君回家後沒五分鐘,楊蜜就起身告辭,張元君客氣道:“好不容易來一趟,吃了再走啊。”
“不了,還有點事,不敢耽誤,我走了。等我殺青了戲,我們再好好聚聚。”
楊蜜走了。
“她來幹嗎?”張元君信她“來看看”就有鬼了。
“還能幹嗎,想演你那個《看不見的客人》唄。”劉藝菲道。
張元君頓時覺得好沒意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