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著,要不我也投個簡歷?畢竟我的學校叫電影學院,演個電視劇也算沒白讀這個學校。”
“後來成功選上歸海一刀,演完發現還挺有意思,跟演話劇完全不一樣。”
“之後就覺得演戲很好玩,一邊演戲一邊也自己琢磨學習,一直到現在。”
張元君講了半個小時,系統回顧了自己過去12年的演員之路,表達了自己對演戲這份工作的熱愛:“我們一個人的生命太短了,而這個世界太大,世界上的人也太多太複雜了,我對他們每一個人都十分好奇。拿到一個劇本,體會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一個人物的喜怒哀樂和生老病死,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有意思的事?”
張元君的演講主題可以概括為“我和我的電影”,但是他對自己拿的那些獎,卻大都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了。
最後,他鼓勵大家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它真的會實現。謝謝大家。”
主持人小撒上臺,拿著小紙條,笑道:“你一邊在說,觀眾就一邊寫提問小紙條。太壞了他們,現在年輕人腦子不知道怎麼想的,提的問題千奇百怪。”
“沒事,什麼樣的問題我都遇到過。”張元君說。
小撒丟擲第一個問題:“請問你們三兄妹打架嗎?伱輸多還是贏多?”
小撒唸完這個問題,很無奈:“剛才人家說了半天的電影和夢想,你就記住他們家三兄妹打架的事了。”
觀眾都笑了。
小撒再強調一邊問題:“會打架嗎?”
“打,兩三天打一次。”張元君道,“從兩歲開始,有了爭搶意識後,我們三兄妹就會打架,我哥大五歲,但他也才七八歲,還不知道說要讓著弟弟妹妹,家裡什麼東西都要搶,搶不過就打,我跟我姐姐打得最兇。我一般是輸多贏少。”
小撒提了一嘴:“印象中最好玩的事是什麼?”
張元君笑道:“太小了,我不記得了,這事是我媽告訴我的。我哥太壞了當時,他那時候七八歲,能吃一碗飯了,就在飯桌上逗我們,說我能吃一碗飯,你們吃不了吧。”
“我跟我姐那時候才兩三歲,跟我哥爭強好勝,不行,我也要吃一碗。我家碗這麼大,”張元君比劃著,“可想而知啊,兩三歲的娃娃,哪吃得了這麼多。都撐到嗓子眼還沒吃完那一碗,我爸說吃不完算了,能吃這麼多飯已經很厲害了,我跟我姐還不服,氣得拍桌子哇哇大叫。後來實在吃不下,我媽把我哥教訓了一頓,說你沒事招他們幹嗎!”
三兄妹小時候的破事,張元君能講一大籮筐。
“長大後你們三兄妹感情怎麼樣?”
張元君道:“很好,那真是長兄如父,我哥對我們非常好,我姐倒是還跟小時候一樣,經常跟我吵架。”
小撒補充說:“親姐弟,特別是年齡相差不大的,你又是龍鳳胎姐弟,表達感情的方式就是打打鬧鬧。”
張元君點頭:“是,要是哪一天她非常正經地說,老三,我跟你說點事,我汗毛都會豎起來。”
小撒進入下一個環節:“好,接下來的時間交給青年代表。”他點了一個女生起來,“龐勃,你是學什麼的?”
女生說:“電影學博士。”
觀眾和張元君都給了她掌聲。
小撒問她:“你對張元君的電影熟嗎?”
“熟啊。”這位博士說,“我們電影學也要學表演,張元君老師是我們必須要學習和分析的演員。”
“那你們是怎麼分析張元君的?”小撒問。
博士說:“我們教授說張元君老師,是老天爺追著餵飯吃。”
張元君並不承認這點,連忙拒絕:“別,千萬別這麼說。”因為這樣說就等於抹殺了他為了演好戲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