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妻子說了今天劇本圍讀的事。
第二天,孩子交給月子會所的護士照看,張元君帶劉藝菲外出逛街購物。
張元君離開聞牧野的公司,就去了月子會所,跟老婆一起吃晚飯。
“不會吧。”小宋嘉自己都不信。
張元君決定把一家都帶到金陵去,孩子剛出生,他捨不得分開太久。
張元君時常說,這兩件羽絨服估計救過劉藝菲的命,才讓她如此珍惜。
當然,也不是張元君要求,演員就會聽話,也有演員檔期調不開,或者根本不想參加劇本圍讀,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張元君接過話來:“南方方言在傳播上沒優勢,無錫話也是。魔都話反而傳播的更廣,大家都知道小赤佬是什麼意思,我要用贛省話罵人,觀眾聽不懂。魔都也是醫療中心,故事放在那更有說服力。”
故事發生在魔都,但劇組取景卻在金陵。
劇本圍讀進行了一整個下午,主創們解讀各自的人物,暢談想法。特別是王豔輝老師,他在現場聊了自己創作人物的想法:“演壞人,不能演壞,那是表面的。壞人內心肯定有自己覺得自己對的地方,沒有哪個壞人會覺得自己是壞人。我要賦予這個人物行為和想法的正當性,起碼是他自己覺得的正當性。
第一場戲是張元君的,讀著讀著,小宋嘉提出意見:“程勇為什麼是魔都人?原型不是無錫人嗎,我們用無錫話是不是更合適?”
張元君笑道:“算。除了老婆就屬你了。”說便宜話誰還不會了。
不過,張元君還是把韓佳女的底給透了:“韓董的千金。”
“下個月15號,在金陵開機。”張元君說,“到時候你也出月子了,我們全家在金陵好好逛幾天。”
“這都快3月了,還買羽絨服?年底再說吧。”不知道為什麼,劉藝菲對那兩件羽絨服看得特別重,找理由不願換。
為人物行為建立思想正當性是演員創作人物的基本功,很多演員知道,但未必能把這個基本功做好。
王豔輝對張元君的要求很讚賞:“多少年沒參加劇本圍讀了。”
今天由王豔輝親口講出來,在坐的都表示受益。
王豔輝作為前輩,也悉心傳授:“演戲不是演結果,是演過程。你是好人,你是壞人,做在形體和表情上,那人物就太單薄了,要把功夫做在內心。心裡有戲有對人物的理解,你就算整天慈眉善目的,觀眾也會覺得你是個壞人。”
這就是王豔輝給張長林這個角色做的心理建設。
眾人肅然起敬,打趣道:“韓董的千金給你寫本子,也算你得著了。”
張元君說:“年後買羽絨服更便宜,走,去看看。”今天就是來逛街的,不買看看也行。
最後,張元君還是給她買了兩件羽絨服:“以後穿這個,別再穿那兩件了,省得你粉絲說我虐待你,不給你買衣服。”
兩人直逛到夜裡,張元君才把劉藝菲送回月子會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