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飛甲》是華語電影史上第一部3D武俠,但並不是第一部3D電影。
華語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3D電影來自粵語區,是一部鹹溼片,今年4月份很火,引得許多內地觀眾過港觀影。
現在還是港島本土片(含合拍片)年度票房冠軍。
但那片子畢竟上不得檯面,《龍門飛甲》的3D噱頭還是非常足的。
張衛平給《十三釵》喊了10億票房,於東沒喊具體數字——可能也是擔心往10億以上喊會吹破牛皮——就說《龍門飛甲》要拿賀歲檔冠軍。
“他們營銷國難,我們很不齒這樣的行為。”還不忘踩一腳。
並在上映前放出訊息,《龍門飛甲》已經入圍明年的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自然沒說是在展映單元。
《龍門飛甲》與15日下午2點登陸院線,比《十三釵》早4個小時。
院線之前有預測,《龍門飛甲》因佔據更多高票價的3D和IMAX銀幕,所以《龍門》可能在首日會稍稍領先《十三釵》。
主創們當日還分散在全國各地賣力宣傳。
事實也正如院線經理們的預料,《龍門飛甲》首日以3400萬的成績奪冠,領先《十三釵》的2000萬。
而據伯納自己監測到的資料顯示,全國IMAX影廳在首日貢獻了超300萬票房,實屬難得。
電影首日口碑和輿情控制得也非常好,多數網友對影片給出了或滿意或驚喜的評價。
首週末4天,《龍門飛甲》以1.66億的成績同樣壓制住了1.52億的《十三釵》。
但差的這一千來萬已經讓伯納感覺到了危機,一千多萬的票房差距在賀歲檔大片競爭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拉不開3000萬以上的差距,都不敢說自己穩贏。
伯納非常清楚,比導演號召力,在內地市場,能與張一謀一戰的只有馮曉剛。
而張一謀的導演號召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他的電影在演員陣容上比之對手的不足。
不過,伯納手握李連結、張元君、劉藝菲、李雨春這四張人氣王牌,於東非要用明星號召力跟《十三釵》碰一碰。
其實伯納除了明星陣容,在別的地方也真的很難碰贏《十三釵》。
但是,在陣容宣發上,伯納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在張元君團隊再三和劇組強調不希望過度炒作兩人感情後,伯納依舊我行我素,不顧張元君團隊的反對,依然拿張元君和劉藝菲的私事做宣發。
當然,張元君和劉藝菲也有責任,在接戲時,伯納明確說,請兩人出演就是看重兩人身上的流量和話題度,對劇組的宣發有利。
兩人當時表示理解劇組用意,但真到了宣傳期,才真切體會到拿感情炒作有多煩人。
兩人都向劇組表示過不希望過度炒作的戀情的態度,但伯納根本不管。
起初兩人還會配合宣傳,覺得既然兩人一起演了一部戲,劇組這樣宣傳也沒辦法,畢竟籤合約時就說明了情況。
但隨著伯納的宣傳手段變本加厲,包括但不限於暗示張元君公佈婚禮籌備進度、引誘劉藝菲透露兩人更多的生活細節以及要求兩人隔空表白。
兩人對劇組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各自的工作人員再一次警告劇組,不希望過度消費兩人的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