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湖這邊,引進了十幾只鵜鶘。
一隻鵜鶘似乎是遊累了,晃晃悠悠走到了岸邊的木頭棲架上。
鵜鶘因為嘴太大,頭重腳輕,走路的時候搖搖晃晃,步履蹣跚,看起來頗為詼諧搞笑。
有飼養員在邊上,為遊客講解道:“剛才我聽有小朋友喊它大嘴鳥,確實挺形象的哈,不過它正式的名字叫鵜鶘,和醍醐灌頂的醍醐沒什麼關係。
傳說以前有人偷了一塊肉,被追趕到了河邊,一狠心咬著肉跳進河裡,到死都沒有鬆口,後來這個人就變成了鵜鶘,偷來的肉也長在一起,變成了鵜鶘嘴下面的大口袋。”
柳雪晴湊過去,好奇地聽飼養員的講解,盈盈沒什麼興趣,津津有味地看著水裡姿態優美的天鵝。
“鵜鶘一共有8種,主要分佈於亞非歐,喜歡溫暖的水域,國內有三種鵜鶘,我們動物園的醍醐是白鵜鶘!
它們是能飛翔的體型最大的鳥類之一,翅膀完全開啟,能達到三米長度。
大嘴雖然看上去笨拙,不過卻是鵜鶘有力的武器,捕魚的時候,可以幾乎沒有阻力地快速插入水中。同時大嘴對震動非常敏感,即使光線不好的陰暗水域,也能感受到水流的波動,從而自如地捕魚。”
有遊客疑惑道:“這個不是白鵜鶘嗎?為什麼看著有點發粉呢?”
飼養員笑道:“它顏色就是這樣的,不是說叫名字帶個白就是純白色的。”
旁邊遊客聽到有點尷尬,剛才還和孩子說這個是火烈鳥呢。
火烈鳥他也沒見過,不過印象裡火烈鳥就是粉色的,而且體型很大,所以搞混了。
其實這種情況,在動物園很常見!
指著小熊貓說浣熊的都不算啥,甚至有比較離譜,說是黃鼠狼、臭鼬的。
有人連獅子老虎都分不清楚,以為腦袋上有鬃毛的是獅子,沒鬃毛的是老虎,問飼養員獅子老虎為什麼養一起的。
雖然聽著挺可笑,不過也反應出,現在的人對動物的瞭解確實很少。
又有小朋友好奇問:“它嘴巴下面的袋子好薄啊,光線都能透過來,不會破掉嗎?”
飼養員被這稀奇古怪的問題難住了,卡殼了一下道:“應該不會,鵜鶘的喉囊是很有彈性的!魚在裡面蹦躂都不會破掉。”
鵜鶘的腳掌踩在圓木頭上,張開翅膀,長長的脖子為“Z”字形往下壓,後頸緊貼背部。
隨後抬起上身,脖子伸長,大大的嘴巴低垂,張開閉合,彷彿在流著口水說“阿巴阿巴阿巴”,模樣憨憨的很好玩。
鮮紅色的喉囊,像是波浪一樣翻湧甩動。
抖完喉囊,揚起腦袋,張大嘴巴打了個哈欠。
o口o
遊客們發出一片笑聲,樣子確實很喜感。
飼養員笑道:“鵜鶘的喉囊是很重要的!你看它喉囊鮮豔的紅色,這是繁殖期才會出現的變化,鵜鶘會不時敲擊喙部,抖動喉囊,籍此來尋找配偶。
鵜鶘也是對愛情很專一的鳥,一但尋找到伴侶,就終身不改了。
當然,鵜鶘抖動喉囊,還有散熱的作用。”
鵜鶘打完哈欠,一副呆呆的樣子。
就算靜立不動,大腦袋配上黑豆豆般的小眼睛,也給人一種蠢萌感。
柳雪晴不禁心想,沒想到這種看似憨笨的鳥,還是忠貞的愛情鳥呢!
就在這時,鵜鶘又張開嘴,後腦壓在背上,像是做瑜伽一樣,慢慢地向後滑去。
喉囊被彎曲的脖子頂著,由內向外翻出來,直到喙部的邊緣卡住脖子!
裡面的肉露出來,和人的眼皮外翻有點相似,看上去有兩分驚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