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阿噶巴爾濟終於急了,何宜心情大好,開始跟魏王談笑風生:
“打仗就是這樣,急了就會亂,亂了就會出錯。
阿噶巴爾濟已經很厲害了,指揮著十幾萬大軍,不說如臂使指吧,也算是雜而不亂了。
只可惜咱們火器、弓弩、鎧甲都大佔優勢,怪就怪他生不逢時。”
魏王問道:“咱們的步兵大陣,敵人真的攻不破?”
何宜笑道:“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若是重甲步兵嚴陣以待,騎兵是衝不動的。
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對面的蒙軍也不例外。
不過如果讓阿噶巴爾濟把三萬最精銳騎兵拿來攻咱們一個方陣的話,而且不計代價,或許有機會成功吧。
可惜咱們也有精銳騎兵輔助,他根本沒辦法專心進攻步兵。”
魏王又問:“阿噶巴爾濟比之也先如何?”
何宜略一斟酌:“我自己認為阿噶巴爾濟這一支更強,他們父子都厲害。
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佔著大義名分。
若沒有聖上,他們早晚會再度統一蒙古。
可惜啊,蒙古大元要徹底成為歷史了。”
何宜已經連道好幾個可惜,兩人正說著,蒙軍已經再次發起衝鋒。
蒙軍照例選擇明軍步兵方陣中間衝擊,兩側則已被明軍拋棄的‘一窩蜂’發射車所堵塞。
明軍也照例等敵人重甲騎兵組成的前鋒衝過去,再進行炮擊、發射床弩。
一輪射擊,蒙軍又損失數百。
但阿噶巴爾濟卻很高興,因為蒙軍陣形沒有亂,而且明軍的火炮、床弩沒有持續性。
於是阿噶巴爾濟大手一揮,只留五千重甲騎兵在身邊,剩下的全軍壓上,準備先一鼓作氣擊潰明軍騎兵,然後再來破步兵陣、生擒魏王。
那可是魏王啊,景泰皇帝的第三子,若是把他擒住,那得給大明造成多大的震懾,那得給大汗帶來多高的威望。
阿噶巴爾濟明白這一點,手下的將士們也明白這一點,於是數萬蒙元騎兵捨生忘死地衝鋒,為尊嚴和榮譽而戰。
何宜見狀大喜,忙命明軍發射新一輪火箭。
當年‘一窩蜂’曾在靖難之役的白溝河一戰中大顯神威,如今大明的能工巧匠加以改進,有了威力更大的‘百虎齊奔’。
明軍忍了一年多,一直沒有把’百虎齊奔箭’拿到戰場上使用。
不僅如此,還故意拿‘一窩蜂’混淆視聽,讓蒙軍誤以為明軍火箭的最大射程是三百步。
明軍三個方陣相隔八百步,等蒙軍擠滿了方陣中間的通道、爭相向前衝鋒之際,明軍兩百多架‘百虎齊奔’同時點火。
一時之間,明軍陣中硝煙瀰漫,嗖嗖嗖嗖……,火箭破空之聲響成一片。
緊接著,明軍火炮也進行了一輪齊射。
可憐的蒙軍將士,只聽得各種聲響不絕於耳。轉頭看時,絕大部分人都有片刻失神。
因為扭頭一看,便見數千支弩箭,尾部冒著火焰,呼嘯著朝自己衝來,箭雨中還夾雜著許多炮彈。對任何人來說,這都絕對不是一種良好的體驗。
立時死了還好,若是活下去,不得天天做噩夢。
蒙軍發呆,多半是因為還沒意識到這輪火箭的射程更遠。
等回過神來,火箭已經從頭頂上傾洩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