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愣了愣,朱祁鈺方才回道:“老八,你關心自己封國安危,這很好。
我將老開平城,也就是元上都舊址,重新修建加固了。又在周邊修建了兩座新城,一座新城與主城呈掎角之勢,起到拱衛作用。另一座新城用來與蒙古人互市之用。
不要讓蒙古人進入主城,以免蒙古人裡應外合,伺機作亂。
等你就藩時,我會給你挑選精銳,組建三護衛。
伱把城門一關,至少蒙古人是打不進開平城的。
至於徹底消除蒙古人的威脅,那就說來話長了。總之,我要去徹底佔領蒙古人的老巢,把他們全部納入大明的統治,讓他們踏踏實實做個牧民即可。”
聽到這話,平王滿意了,自己父皇明確了給組建三護衛,這是最重要的。
沒有三護衛,就說明是在把藩王當豬養。
在有前車之鑑靖難之役的前提下,還敢給親王三護衛,這皇帝做的也算是有魄力了。
魏王立即開口詢問道:“爹爹,孩兒將來就藩呢,也和八弟一樣嗎?”
朱祁鈺點點頭:“對,你們這些邊鎮親王都給三護衛。”
經過反覆衡量,朱祁鈺認為,太宗的靖難之役能夠成功,是極小機率事件,一個王朝發生一次就夠離譜了,哪那麼容易成功第二次。
還是繼續太祖親藩拱衛邊疆的策略比較好。
把藩王當豬養,確實是不用怕藩王造反了,但帶來了許多副作用。
土木堡之變就是明證,但只邊塞有幾個洪武朝那樣的實權親藩,都不至於被也先殺成那個鬼模樣。
把邊塞全部交給文臣武將,他們真有可能什麼都不在乎,比如宣府節度使楊洪。
有實權藩王封在邊塞,與當地文臣武將相互制衡。雖然也有一部分很不堪的藩王,但大部分藩王還是在乎江山社稷的。
還有明末的後金崛起,跟遼東沒有實權藩王,也有很大關係。
天下沒有不滅的王朝,哪種選擇都有利有弊,朱祁鈺的觀念,就是封建實權藩王,比把藩王當豬養,能讓大明多活個幾十年,就算成功了。
一個王朝能支撐三百多年,就算壽終正寢了。
如果明末,藩王裡出個厲害人物,重新統一天下,建立個東明,總比搞成南明強吧。
把藩王當豬養,最後必然是南明。
不論怎麼搞,再爛也爛不過南明瞭。
聽到每個藩王都有三護衛,皇子們都高興了。
朱祁鈺又補充了一句:“你們那些封在南方,緬甸、暹羅、孟加拉等地的,只要自己願意,可以去進攻天竺。
我也不管了,誰打下來就是誰的。
再從天竺往西打,帖木兒帝國、白羊王朝、黑羊王朝,有的是地。
朝廷沒辦法直接控制這麼多土地,你們誰有冒險精神,誰就去打吧。”
眾皇子聞言,都踴躍起來。自己父皇是在暗示,蒙古同時存在大元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窩闊臺汗國。
大明嘛,也不是不能有這種形式。
漢王問道:“爹爹,我們北方的親王可以去開疆拓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