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別人勸朱祁鎮降位,可能起不到多大效果。
但是王驥不同,其在朱祁鎮心中的分量,非等閒可比。
在正統朝,最得寵的太監是王振,最風光的文臣便是王驥。
現在就連王驥都支援朝廷做出的安排,這讓朱祁鎮內心有點崩潰了。
如果既沒有重臣支援,又沒有大義名分,那和自己弟弟鬥著還有什麼意思。
朱祁鎮總結了一下自己將要面對的處境,好的方面是,自己回京之後,可以在皇城這中自由行動,可以隨意召見大臣、接受朝賀。甚至還可以參知政事。
不好的方面是,必須下罪己詔,然後降為恭讓皇帝,從此名位居於弟弟朱祁鈺之下。
最噁心的地方就在於,朱祁鈺給出的條件讓人無比的難受,但又不是絕對不能接受。
這完全就是踩到了無比接近朱祁鎮心裡底線的地方,但又沒有徹底越過底線。
而太后、王驥都已經選擇了接受現實。
最重要的是,太后、王驥的態度能夠代表大部分人。
朱祁鎮現在面臨了和也先同樣的困境:沒人支援。
即使是尊貴的太上皇帝,曾經的大明天子,如果沒人支援,也不過就是三兩個太監就能解決掉的擺設而已。
所以朱祁鎮聽懂了王驥剛才話中深意:如今自己的命完全就控制在了弟弟手中,朱祁鈺只要隨便做點什麼暗示,自己的小命就沒有了。
現在朱祁鈺還能給出豐厚的待遇,完全就是出於其個人的良心。
如果自己再不識抬舉,那小明王沉江事件可就要重演了。
想到這個,朱祁鎮打了個冷顫,自己歸程途中,好像是需要渡過黃河的。
王驥、梁珤、方瑛等人觀察太上皇的臉色變化,也不敢多言。
朱祁鎮也沒再糾纏這個話題,反正路途遙遠,到北京還早著呢,於是又向王驥問道:“寧陽侯陳懋何在?之前弟弟答應過要派愛卿與寧陽侯共同來接朕回京的。”
王驥回道:“寧陽侯現在甘州,為陛下收拾房舍。咱們大軍是從甘州出發的,如今班師,也是先回甘州。
請陛下在甘州休養數日,然後我們經寧夏回至大同。
此後大軍留駐大同,聖上會派出一萬錦衣衛,奉天子儀仗,迎接陛下返京。”
朱祁鎮點點頭,這安排倒也還算合理。
只是自己的弟弟可真夠謹慎,命王驥大軍留駐大同,徹底斷了自己兵變復辟的念想。
若是王驥大軍回到京師,趁朱祁鈺出城迎接之際突然發難,兵變成功的希望很大。
但是大軍留在大同的話,兵變就沒有意義。朱祁鈺在北京和宣府一共有接近二十萬嫡系軍隊,又掌控朝廷中樞,握有大義名分。王驥若敢在大同兵變,不出一個月,手下大軍自己就潰散了。
畢竟沒有將士會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公開造皇帝的反。
在認識到所有選項都已經被朱祁鈺提前封死之後,朱祁鎮便選擇了暫時沉默。
朱祁鎮決定先見見陳懋再說。
靖遠伯王驥、寧陽侯陳懋、定西侯蔣貴,這是正統朝最重要的明軍統帥。如今蔣貴已於前年病逝,王驥選擇了向新君妥協。
現在只剩下陳懋了,如果陳懋也妥協了,那自己這太上皇再堅持也就沒有意義了。
於是朱祁鎮無奈地揮揮手,示意眾人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