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二十年,冬。
平川下起了大雪,白茫茫一片。
瑞雪兆豐年,這是個好兆頭。
村落一角,傳來了朗朗讀書聲,清脆悅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亭亭玉立的少女捧著暖爐在書舍外望著裡面的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卿卿姐姐回來了!”孩子們率先發現她,眉開眼笑的迎了上去。
屋裡的少年郎回頭,便迎上了她的微笑。
那是他這一生中見過最美的模樣。
孩子們難得可以在書院裡盡情玩雪,上串下跳的,好不歡樂。
瞧著他們如此高興,遲玉卿也高興。
孩子們纏著她七嘴八舌的說了好一通,遲玉卿也樂得配合。
陪他們玩了一會兒,才讓他們自個兒去玩了。
“你們先去玩,姐姐跟林夫子說兩句話。地上滑,仔細著些,別摔著了。”
“好!”孩子們齊聲應到。
兩人並肩去了一處視野開闊的地方。
憑欄看雪,優哉遊哉。
遲玉卿半倚在上面,伸出一隻手,接了不少的雪花。
她瞧著晶瑩剔透的雪花,滿心歡喜,靠近嘴邊輕輕一吹,雪花便化成了水珠。
少年郎目不轉睛的盯著她,她的一顰一笑都落在了他眼中。
她一笑,他也不自覺跟著眉眼彎彎。
她一回頭,他慌忙正經端立,不敢讓她瞧出半分異樣。
“什麼時候回來的?”少年郎將自己的心思藏了起來,裝作不經意的問道。
幸好,她也並未發現。
“昨天夜裡到的。”
“我和師父去了慶陽,後來還去了長蘇,這一行我倒是收穫良多。”
師父解開了心結,便不會將自己囚在這一方天地裡不出去。
他時刻都記得自己的身份,身為醫者,自當懸壺濟世。
所以,她這幾年便是跟著師父四處遊歷,偶爾才會回平川看看。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她也變了許多。
就像父親說的那樣,她長大了。
少年不懂,卻由衷替她感到高興。
少年又道:“我聽將軍說,你們就要回懷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