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紅樓襄王> 第817章 使臣哭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17章 使臣哭廷 (1 / 3)

時間飛逝,轉眼又是半年時間過去,大城緬甸兩國局面失控,各自國內都發生了叛亂。

叛亂當然是有人煽動支援,至於是誰已不言而喻,於是朱景洪下旨平叛。

雲南、廣西、安南三個都司,外加安南行都司共五萬兵,以及提前抽調的京營一萬兵,就這樣開進了大城和緬甸兩國。

這樣級別的大戰,朱景洪也沒少派出親信將領,擔任方面軍一線指揮官,萬澤輝這位總督只能管管總,反倒具體負責的是後勤協調。

只隔了三個月,在局勢趨於平穩之時,英法兩國便直接下場參戰了,然後真正的大戰才開始了。

六萬明軍加四國聯軍共十三萬,對面英法有三萬人加叛軍共十萬人,僅從兵力上來說明軍佔優。

輾轉之間,時間進入乾盛三年,正月裡朱景洪又得一子,乃是寶琴所出起名曰朱慕稜。

陸上戰爭在持續,而海上風雲卻也驟變,雙方水師對峙烈度更高,但都沒有下定決心開戰,即便另一邊已打出了狗腦子。

乾盛三年六月,西北方向狼煙又起,卻是英法再度聯合羅剎,與其約定再共同東進滅明。

一時間可謂南北皆亂,這樣的局面極為考驗主帥心態,而大明的主帥只有一人。

好在朱景洪久經磨鍊,面對如此亂局絲毫不慌,而是大膽啟用將領提拔新人,以寬容姿態鼓勵將領們放手去搏。

乾盛三年五月,西北決戰爆發,侯璟指揮手下三萬兵馬,一舉擊潰敵方四萬聯軍,而後西北大局便已穩定。

近十年來羅剎連番損兵折將,至少二十年內他們不會再興兵東進。

乾盛三年六月,探春為朱景洪誕下一女,起名曰朱嫻妍。

西北壓力大減,而海上大戰終於爆發,一時大洋之上風雲激盪。

明軍補給線近得多,而英法等國是勞師遠征,在殖民地彈藥庫存用光後,想要補充那難度可高多了。

在兵力差距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戰爭除了考驗指揮官的戰術水平,也比拼著後勤支撐能力。

而當下雙方的戰鬥,可以看成是消耗戰,於是勝利天平自然倒向明軍。

乾盛四年春,海面上的決戰將要爆發時,英法這倆滑頭先後撤退。

而葡萄牙西班牙兩國艦隊跑得慢了些,被明軍主力艦隊纏住,最終全軍覆沒。

英法遠遁,海上決戰不戰而勝利,這是其大潰敗的標誌性轉折。

而後陸上戰爭,英法也是連連失利,直至最終撤回了印度地區。

雖然明軍勝了,但因山高水長難以追擊,這場前後近兩年的戰鬥,總算是到了結束的日子。

乾盛四年六月,英法與大明簽訂停戰盟約,在將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割讓給大明後,又與大明在陸地上確定了勢力範圍,到這時大戰才算是真正結束了。

大戰結束了,小規模戰鬥卻沒停止,明軍還要重新安定東南亞地區,並藉助此番變動對此四國進行了拆分。

原本四個國家,最終變成了九個,朝廷達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

乾盛四年八月,各都司抽調兵力陸續撤回,之後京營抽調兵力也開始回撤。

持續兩年多的戰爭,朝廷損失了大筆財富,但也打出了大明的威風,而且驅逐了西洋人的勢力,往後大明的擴張阻礙會更小。

可以說,這一仗打出了十年二十年的和平,甚至於說為民族爭得了五十年乃至百年的先機。

乾盛四年十月,京城雪花飄揚,上林苑軍營內,則是一片肅殺之氣。

此番作戰,朱景洪啟用了大批新興將領,把這些人推到了第一線去,替換掉了許多舊將。

對軍隊來說,這些思維更先進的將領,會極大的增強軍隊戰鬥力。

而對朱景洪來說,這些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如今分佈軍隊上下各處,便更加增強了他對軍隊的掌控。

加之這些年他積贊無盡威望,更是讓他在軍中等同於什麼,能給軍隊衝鋒是加buff的那種。

這不是玩笑,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線列步兵衝鋒之時,士兵們喊的為皇帝盡忠這類話,確實可以極大的提振士氣。

朕即國家,朕即軍隊,是對朱景洪的客觀描述。

今日在上林苑,朱景洪要檢閱功勳部隊,除了侍衛親軍和京營,被抽調的都司和行都司,也都派出了戰功卓著軍隊赴京。

此刻,侍衛親軍八個方陣、京營十三個方陣、各行都司五個方陣、各參戰都司十四個方陣,排做一字整齊列隊於校場上。

正常來說,方陣領隊是千戶級軍官,但這次起步都是指揮使,而方陣中則是軍官和士兵都有。

接受皇帝的檢閱,這是無上的榮耀,所有人都想來受閱,出現這種現象就不奇怪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