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正常來說皇帝已該就寢,但今晚他實在睡不著。
最近朝廷內外事多,三個兒子前些日子才鬧過了,眼下又整出這麼大麻煩,實在是讓他感到疲倦。
說到底,他已是五十三四的人了,精力上始終是有限的。
手中拿著唐書本紀,朱鹹銘的目光卻看向了屋頂,內心的鬱悶讓他並非表面看起來那般平靜。
“陛下,東廠又傳了訊息,說朱景渟的兒子不見了!”
關於朱景渟的死因,朱鹹銘已經弄清楚了,其本人是自刎而死。
據其家裡人的說法,朱景渟是因為難堪受辱,故而羞憤自殺。
皇家宗室什麼德性,朱鹹銘是再清楚不過,那朱景渟一個浪蕩子弟,豈會有那麼強的自尊心。
本來事情就不對,眼下朱景渟兒子又消失了,就更是顯得事情有貓膩。
所以他很快想到,朱景渟的兒子或許知道些什麼!
“傳旨東廠和北鎮撫司,把朱景渟的兒子給朕找到!”朱鹹銘沉聲說道。
“是!”
程英正要轉身去吩咐,卻又聽朱鹹銘問道:“這兩天……老十三都未出府?也沒見什麼人?”
程英答道:“回陛下,襄王殿下每日上午讀書,下午和晚上作樂,一直未變!”
朱鹹銘點了點頭,沒有再多問什麼。
一夜時間很快過去,但在這夜間卻發生了許多事,而且很多事都在朝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半夜朱景淳被放回了府,宗人府按照宗室律法,罰了他禁足半月。
對此,朱鹹銘沒有表態。
在局勢不明朗的時候,作為皇帝他不能隨便表態,有錯也只會是下面人的錯。
京城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鎮國將軍朱景渟被“打死”的訊息,第二天上午就在京城傳開,且果然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讓原本的流言更是甚囂塵上。
只因朱景渟說了流言,就被襄王指使青陽王將其打死,這種事在百姓看來確實很離譜。
當然,有人信就有人不信,於是私下裡到處都在議論,乃至於最終產生爭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治安。
這是底層百姓的視角,這次事件在官員們看來,則又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首先一個,這是攻訐朱景洪的大好機會,同時也是離間他與皇帝關係的好時機。
正統十四年三月十六,這是事情發生的第二天。
當天中午,一道聯名上奏的摺子,就從通政司轉呈到了內閣,然後又出現到了皇帝案頭。
一共十五名官員聯名上奏,請求皇帝嚴懲殺人兇手朱景淳。
文章從親族和睦、皇家顏面、天下觀瞻等方面,充分論述了嚴審此案的必要性。
這些人的底細,只要稍微查一下,就知道其中有三人,乃至東宮學士的門人。
換言之,這三人可以歸結為太子的人,而這十五名官員則是為太子發聲。
事實上,上午太子才召集了幾位學士,要求他們一定要管束好手下人,切莫在當前這節骨眼兒出手。
類似的話,睿王府也已向自己門人傳達。
可這份奏本,還是出現在了皇帝案頭,可見太子威信確實是不夠,根本無法有效節制手下人。
太陽西斜,東宮外書房內,太子臉色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