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景洪不說話,寶釵起身來到了他身後,一邊給他捏肩一邊問道:“當然……若事不可為,也不可強求!”
“你在軍中威望太高,若在此時過於活躍,著實也不太恰當!”
微微點頭,朱景洪沉聲說道:“找個機會,我先去探老頭子心意!”
“他要留的人老六打不倒,他要捨棄的人……只怕我也保不住!”
嘆了口氣,寶釵答道:“這些你明白就好!”
…………
轉眼又是兩天過去,御史彈劾的奏本,內閣給出了票擬的意見。
按照慣例,內閣讓兵部對此進行核查,隨後兵部自行上了奏本,建議先將涉事將領免職,然後將案子交給刑部審議。
兵部建議免職,等於是履行了職責,一方面讓內閣挑不出毛病,同時把這燙手山芋踢到了刑部。
內閣隨即重新擬票,議定由兵部刑部共理此案,票擬再次從司禮監批紅後下發。
而在部院之間扯皮時,牽涉其中的將領也都得以明確,除了此前在西北參與作戰的將官,也有去年秋冬跟隨朱景洪攻入朝鮮的將領。
此番兩邊被彈劾的人,加起來共有三十餘人,共同點都是跟著朱景洪昇了官,且都是中低層的將領。
其中職位最高者,也不過是一名京營參將,官職不過才從五品。
但不得不說,選擇這些人做彈劾目標,是非常明智務實的做法。
一則這些人職務相對較低,收拾他們難度係數更低;二則這些人是朱景洪親信,收拾他們不但可以剪除朱景洪羽翼,還能極大程度動搖他的威信。
實打實的說,這次老六選擇彈劾這些人,對朱景洪來說比此前他屢受詆譭汙衊,情況要嚴重得多。
這次,是實打實的要檢驗,他朱景洪到底能否護得住人。
護得住,那他威信不減甚至反增,而若是護不住……那就別怪下面人起懷疑了。
肅然只憑這一次,無法將朱景洪徹底擊倒,對他而言也將是一次重創。
二月十三,襄王府存心殿。
“十三爺,在京的幾位兄弟,昨天都找到臣府上,一個個聲淚俱下,說了他們的委屈……”
“那些人確實是挑刺,咱們可不能任他們欺負!”
說話的人是侯璟,這廝是年前回了京,此前也登門拜訪過,只是朱景洪沒有見他。
他今天前來,總算是沒走空。
主位之上,朱景洪默不作聲,靜靜的聽著侯璟在講。
一番滔滔不絕陳情後,侯璟說道:“十三爺,弟兄們惶恐不安,都找到臣來拿主意!”
“此事臣已跟祖父稟明,他說會盡力幫忙周旋,但此番御史來勢洶洶,他對化解此事也無十足把握!”
侯璟的祖父侯孝康,現任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官職已到實職武官最頂端。
居於頂端,當然有與之匹配的眼光,所以侯孝康知道這次事情,不是簡單的糾察軍紀。
牽涉到嫡皇子的爭鬥,勝負走向不是他姓侯的能左右,即使他已是最高階別的武將。
“所以……臣只能來請十三爺拿個章程!”
朱景洪神色鄭重,徐徐說道:“此事我已知曉,你可轉告他們安心,我不會坐視他們被人栽贓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