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洪思索之時,皇帝本人還在繼續說著,見朱景洪沒反應他才停下。
“我跟你說的你聽見了沒有?”
“聽見了!”
回過神來,朱景洪再度說道:“爹,且不論娘是否允兒子前去,你這邊總能答應吧!”
“伱跟著去湊什麼熱鬧?”
“爹,北四衛是兒子領著練出來的新軍,他們能不能打兒子總得親眼看看去,有不足之處也好改進!”這些話都朱景洪已提前想好,所以說出來是非常順暢。
一位皇子,摻和進西北大戰,和一幫武將們攪在一起,有本朝“珠玉在前”自是很犯忌諱。
所以朱景洪格外注重這一點,此時說話也是極為謹慎,強調自己去西北主要是觀戰。
然而實際上,皇帝本人並沒想那麼深,這也歸功於朱景洪人設立得好。
與朱景洪外表輕鬆實則嚴陣以待不同,轎子裡的皇帝此刻依舊是雲淡風輕,徐徐問道:“軍國大事,你一個小孩子就別插手了!”
即使朱景洪打過仗,即使他練出了強兵,即使他已經封王開府……在朱鹹銘眼裡仍舊是小孩子。
這就是立人設的好處,只要在皇帝心裡立主了人設,他就會以所立人設來思考其動機立場。
當然了,要想讓朱鹹銘徹底信任一個人,現實中是無比困難的一件事。
朱景洪能成功,除了他十幾年(包括前身)如一日的莽,還得益於他是帝后二人的小兒子。
而這樣的經歷,根本無法複製,所以他成了唯二被皇帝信任的人。
“爹,兒子今年都十七了,這還是小孩子?”
“再說了,兒子又沒說要摻和軍國大事,只是跟過去看看而已!”朱景洪一一解釋。
“再說了,爹您當年不過十五歲,就跟在世祖爺身邊東征西討,北伐羅剎南征大城金邊,立下了不世之功……”
“以至世祖爺向眾將誇耀,讚譽您為傳世之孫,萬可讓我大明萬世昌盛!”
朱景洪編的一大堆,這讓朱鹹銘很是受用。
緊接著朱景洪話鋒一轉,接著說道:“都說虎父無犬子,兒子如今都十七了,即使只有爹您一半的英氣,也該去西北戰場上看一看瞧一瞧!”
你還想學我一半的英氣,難道你小子也想做皇帝?
當這個想法冒出來,朱鹹銘又被自己嚇了一跳,暗道這小子不會真想當皇帝吧?
“你既以朕來自比,老十三……莫非你想做皇帝?”朱鹹銘語氣森寒道。
有懷疑他就直接問出來,想要打朱景洪一個措手不及。
朱鹹銘的這句問話,配合著他森寒的語氣,還別說真把朱景洪給嚇的不輕,以為自己表現太過漏了底。
但他轉念一想,發現無論是否漏了底,想當皇帝的心思都絕不能承認。
於是他立馬答話道:“爹……您要傳位給兒子?”
這就叫反其道而行之,但這話卻符合朱景洪人設,起到的效果比否認和解釋好得多。
當然了,這一手段還是隻有他能用。
沒等皇帝回話,朱景洪又問道:“爹,那四哥怎麼辦?我當太子他做襄王?”
聽到這話,龍輦裡的朱鹹銘笑了,暗道自己就是會胡思亂想,竟連老十三這樣的老實人都懷疑。
“住口,這些事也是能說笑的?”
“爹,是您先跟兒子說笑的!”
“你……”朱鹹銘想了想,發現確實是這麼回事。
“爹,新軍表現如何,到底成與不成,兒子總得去看看!”
“此事關係著您的偉業,如您所說兒子享受了皇家尊榮,總得多做些貢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