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裡,首診負責制度和會診制度,都是核心制度。
其中,首診負責是為了避免推諉病人這裡跑那裡跑,攫欝攫欝
而會診制度的本質,其實是為了協作診治病情,把專科的問題交給專科的醫生來處理,
這個病人必須要急診手術,是一點都沒錯的,但是,假如陸成和這位胸外科的醫生沒有寫會診記錄,一旦除了任何相關科室的問題,沒有會診記錄和意見
就算你在手術檯上做得再完美,做得再苦再累,第一步就錯了,那都是假的,完全全責!
按照請了會診不來算。
基本上老跑會診的人,都不會犯錯,但也不排除遇到一些新人和頭鐵,或者對核心制度不熟悉的人,往往就被這樣接了鍋。
輕則罰款談話,重則吊銷執照。
這就是真正當一名醫師和當學生時候的最大區別。
單獨執業,單獨負責,需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全責,而不像身為跟班醫師或者是管床醫師的時候,一般都是上級醫師來負責的。
這些都是在醫生路上的成長。
自然,這種問題是不會坑到陸成這個已經把十八項核心制度已經印下來的人的。
並且,後續的處理和談話,陸成完全只需要負責與骨科相關的談話即可,其他科室的完全不用管,也管不了。
像電視劇裡面或者是裡面的,一個醫師這裡的手術也能做,那裡的手術也能做,
除非是那種三線城市的小縣城醫院,整個大外科是一個科室,才有這種能力,否則的話,至少在華國的執業範圍裡,就只能說一句頭鐵。
並且,全身上下的疾病,除非是簡單的清創縫合,急診科醫師有資格來進行處理之外,
只要涉及到清創探查這種侵入性操作的,除非有急診中心,有專科科室的人來坐診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相應專科的手術,
否則。
即便你的技術再好,職稱再高,也是絕對不能去碰觸自己所在科室執業範疇之外的疾病的。
沒出事,自然可以,一旦出事,
不管是誰的原因,不管是不是你有沒有處理錯誤,
那就是全責,除非頭鐵,否則沒人敢這麼做。
專科專治,細緻劃分,鑽研一道,才是醫學發展的真理。
陸成很快地把會診記錄寫完,就又交給了管床的主治,道:“你可以準備聯絡手術室送急診手術了,等到家屬來了,直接喊他在手術室門口,我門到時候會找他談話。”
“辛苦了。”
陸成這般說完,就要去手術室準備急診手術。
而就在這時候,急診監護病房外的門診卻是又傳來了有關他的聲音。
“又來了一個車禍外傷的病人,好像有髖關節的脫位。”
“打個骨科急會診。”這似乎是外科急診門診在對分管的護士說的話,因為他還需要執行其他操作,所以急會診電話只能交給其他的人來打。
不過分管護士卻是道:“劉醫生,好像骨科的總住院就在我們急診科的監護病房看病人。”
“就是監3床的那個全身多發傷的病人。”
“挺嚴重的。這?”
劉醫生道:“那你去把片子調出來,請他看一眼。這個病人暫時沒有皮外傷,我這裡先給他解釋,然後再聽聽需要做什麼處理。我再看看他的胸腹部和頭部有沒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