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診妹子似乎見怪不怪。
很多三甲醫院的門診,如果出診醫生臨時有事,會喊同級別或是高階別醫生代診,這是符合規定的。
雖然陸成只是研究生,但只要有上級醫生在,也是可以看診的。
現在林尤不在,但週六的下午卻有一個已經退了休的老教授的門診,而且因為年紀大了,精力有限,所以只看十個號。
實在拿不準,叫教授來把關肯定是可行的。
下午的門診,一般會比上午少十個號,因為需要看上午的檢查結果,這個時候看結果和新病人是輪換著來的,也就是說看一個新病人,看一個結果,這樣正好與預約的時間能夠對得準。
“先叫一個檢查結果進來吧。”
“好。”
“我兩分鐘後叫她們進來。”導診妹子給了陸成兩分鐘的開機準備及開啟門診系統的時間。
兩分鐘後。
病人就直接進來了。
不是別人,正是上午倒數第二個的那個小女孩。
一家人拿著裝片子的袋子,只是這一次,那個女孩的臉色,也是微微有些黯淡。
看來是早已經看過了檢驗報告單了。
“醫生。醫生。我們拿到結果了。”
“你看看這裡,是說?”女孩的母親雖然沒有明著問,但是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陸成看了報告單,上面寫著:右股骨中段腫塊,性質待查?不排除惡性可能,請結合核磁或臨床。
很含糊其辭的診斷。
陸成略過上面的報告,把片子接過來,仔細閱片。
每一個專科,對於影像學資料,都是不會直接讀報告的,而是需要自己去閱片。
X線雖然只能清晰地顯示骨性結構。
但其實還是有很多規律可循的。
陸成拿著片子一看,立刻心裡就是一沉。
“日光放射”徵。
這是骨肉瘤的教科書式的影像學表現。
“日光放射”徵,又叫作骨膜反應。
是骨肉瘤自骨骼生長出來後,把包裹在最外面的骨膜給撐開,並且質地和密度與周圍的骨骼會產生差異,從而在X線透過時,產生的一種特異性表徵。
簡單點來說,就相當於一束光打過來,如果密度大,就反射得越多,密度越小,則反射得越少。
光打在了熒光片上,就成了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