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周圍截骨矯形術,適用於年輕的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人。
股骨和髖臼的關係,大概就相當於你的右手曲著腕關節抱拳,左手伸直手掌抓住右手拳頭的樣子,類似於古代告別時的握拳告別。
按照正常人來講,左手的手掌可以完全包繞著右手的拳頭,並且讓拳頭只能夠在手掌之內活動。
但也不能排除極個別的人,左手的手指很短,且手掌很小,導致手掌比拳頭小了特別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髖臼無法包繞股骨頭,因為長期的活動,會導致股骨頭的滑脫,產生疼痛、鴨子步態這樣的異常情況,一般在兒童階段就能夠看得出來。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人,在兒童階段,可以加托住臀部以固定,給髖臼一個長起來的機會。
而一旦過了成長期,骨骼已經定型,失去了再生長的能力,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了。
治療的方式,就是打斷骨頭,把已經滑脫到髖臼之外的股骨頭,轉動方向,讓它可以再次進入到髖臼裡面的同時,再對髖臼進行打深、造蓋。
打深的意思就是擴寬髖臼的深度,造蓋的意思,就是增加其寬度。
從而為年輕人,獲得一個可以繼續使用自己的髖關節的機會,減少老年時期必然發生的髖關節的機率。
否則,年輕的時候就進行了人工髖關節的置換,那麼這一生可能會進行三次的髖關節置換,消耗病人的財力和物力。
原理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
首先,陳旭東教授就在股骨的近段,切開了面板,並且逐層進入,很完美,且很快地,就暴露了股骨。
切口頗大,以便操作。
因為這樣的大手術,一旦失敗,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即便是陳旭東教授做了多次,來到湘大二,也是選擇了大切口。
閔教授站在了陳旭東的對手位置,做拉鉤的同時,用吸引器吸著血。
林尤,就站在了閔教授的上手位置,拉鉤,儘量地暴露股骨上段,朱雀光在閔教授的對面下手位置,也就是陳旭東教授的下手位置。
其實按照道理,閔教授的上手位置,讓給朱雀光最為合適,方便觀看。
但閔教授和吳強都知道林尤曾經來自魔都,就沒有讓他站到陳旭東的身旁。
朱雀光站在了陳旭東的下手位置,這樣是相對最好的觀察位。
而陸成了,則是苦逼地站在了陳旭東教授的上手位置,而且緊貼著病人的頭部,扭著身子,把最大的空間,儘量讓給了陳旭東教授。
暴露了股骨之後,陳旭東教授先後打入了前傾角導針和股骨頸導針。
“推C臂過來看一看吧。”
……
導針的位置,術前都已經進行了設計的,所以打起來相對畢竟容易。
陳旭東教授於是對著洗手的尺引喊:“擺據可以上了。”
朱雀光立刻把擺據接了上來。
陳旭東於是碰了碰陸成:“這位醫生,請幫我拿一下拉鉤,稍微帶點力,儘量地往下壓住面板和肌肉。”
陳旭東看不到陸成的面貌,所以指點道。
可陸成似乎更加懂陳旭東的意思,就是為了儘量大程度地把要截骨的位置暴露給他。
陸成在聽到陳旭東教授吩咐之後,立刻頭一後仰的同時,把自己手上的拉鉤與陳旭東教授手裡的拉鉤做了個交換。
陸成手裡的拉鉤,是並非是常規的拉鉤,而是臀中肌肉的拉鉤。
所以一般都只在靠近髖關節的部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