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在常山國已經隱居一段時間,以至於有時候,徐天都忘記自己的領地內有這麼一位大人物。
經過田豐的提醒,徐天倒是想起來了。
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盧植不就是出身幽州大族盧氏的大人物嗎?
而且,公孫瓚、劉備都是盧植的學生啊。
如果可以請動盧植出山,擔任軍師,公孫瓚、劉備與徐天爭奪冀州,都要好好掂量一下。
也許公孫瓚、劉備成長起來以後,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他們的老師盧植,比如公孫瓚、劉備的武力。
然而,盧植的聲望還在。
盧植的聲望,足以讓公孫瓚投鼠忌器。
學生與老師為敵,倒是有意思。
“可惜,盧植不會輕易出山。”
徐天以往不是沒有試過邀請破界的盧植出山相助,可惜盧植婉拒了他的好意,只是在常山國隱居。
“這可能就要下一番功夫了。”
田豐也承認很難請動已經功成名就的盧植出山。
按理而言,盧植已經沒有什麼追求。
功名利祿、羈絆,如果有所求,盧植倒是不好拒絕。
“讓我想想……”
徐天努力思考,盧植到底缺什麼。
田豐也在思考。
此時,沮授的聲音傳來:“很簡單,盧植不要功名利祿,但既然為人,必定逃不過羈絆二字。”
田豐知道沮授到來,一定有妙計:“公與可知道盧植的弱點?”
沮授帶著一個孩童進來:“鵠兒,還不向兩位大人行禮?”
這個孩童,不過五六歲,見到徐天、田豐二人,還有幾分膽怯。
沮鵠,沮授之子。
徐天曾聽沮授提及,他有一子。
沮鵠,並非無名之輩。
歷史上,袁紹死後,沮鵠為袁尚守邯鄲,被曹操擊敗。
沮授一族,為袁紹出力不少。
徐天有時候,甚至認為,也許袁紹不需要那麼多謀士,只聽沮授一個人的建議,官渡之戰也有可能獲勝。
畢竟,袁紹勢力的謀士內訌,連袁紹也不知道該聽從哪一個謀士的意見。
沮鵠雖然也是史實武將,卻是二代武將,因為年紀太小的緣故,沮鵠還沒有自己的武將面板。
沮授說道:“元皓你不精通人情世故,故難以想到,盧植有一子盧毓,若是平時多加照顧,想必盧植也會因為蒙受主公恩情,不得不出山效力。”
“不無道理。”
徐天承認沮授的計謀,有一定的可行性。
或許盧植自身沒有弱點,難以直接招募,如果從盧植的兒子下手,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田豐感慨:“此事,恐怕由我來做,做不好啊。”
涉及到人情世故,田豐就感到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