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王聽到這話,頓時展顏笑道:“木荷你說的不錯!看來你沒有白學漢人的兵法啊!”
原來這個軍師模樣的人物名叫木荷,乃是高麗王冊封的丞相,算得上是一個狡猾如狐的人物。
木荷微微一笑,恭身道:“咱們用漢人的兵法來對付漢人,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高麗王一呆,哈哈大笑起來。
不久之後,斥候趕來國內城向高麗王稟報:“啟稟大王,漢軍已經渡過渾江,正在朝王城而來!”
正在議事的高句麗君臣吃了一驚,高句驪王急忙問道:“漢軍有多少兵馬?”
斥候道:“大概不到三萬人。”
高句驪王一呆,隨即大笑起來,嘲諷道:“我還以為漢朝人會發大軍來攻,沒想到就來了區區三萬人馬!……”
一個大將模樣的人物傲然道:“王都之內,單單我們高句驪勇士就超過六萬之眾,另外還有三萬烏丸人相助,近十萬兵力,三倍於漢朝人!
漢軍此來分明就是來送死的!”
眾人紛紛附和,現場一掃剛才憂慮的氣氛,好像頃刻之間所有人都恢復了鬥志似的。
另一個大將大聲道:“大王,敵軍區區三萬人馬,我軍該當出城迎戰,也好讓漢朝人知道我們高句驪勇士的厲害!”
現場眾將紛紛大聲附和,士氣高昂。這些傢伙都打著以眾凌寡的如意算盤呢,以為憑藉己方兵力之眾,足可一鼓作氣殲滅這支漢軍。
高句驪王不由得豪情勃發,大聲道:“此戰,註定將載入史冊!這一戰,我們要用漢朝人的屍骨奠定我們高句驪強盛的基礎!”
人人興奮不已,發出一陣陣嚎叫,儼然一群見到了獵物的豺狗一般。
高句驪王掃視了眾人一眼,喝道:“傳令各軍,即刻集結!我要出城,與漢朝人決一死戰!”
趙嫣然率領近三萬精銳一路長途跋涉直到國內城下,由於這一路上並無官道可行,所過之處皆是山林茂密之地,因此程序比戰前預料的要慢了許多,
而且後勤物資、糧草輜重都落在了後面,一時之間難以運送上來。
大軍剛剛抵達國內城下,便聽見國內城上戰鼓轟鳴,隨即就看見國內城城門大開,高句驪兵潮就如同開閘的洪水一般傾洩出來。
趙嫣然立刻意識到對手的意圖,舉起龍膽槍喝道:“列陣!”
嗚嗚嗚……!劉閒軍的號角聲大響起來,各軍迅速排陣,遠遠看去,就好像是一頭巨大的章魚正迅速收縮起它的肢體來,團成一團,蓄勢待發。
高句驪大軍也迅速列陣,不過景象可就比漢軍混亂得多了。
高句驪人列好軍陣,一位身著金甲披著紅色披風的人物策馬從大軍中出來,立馬在大軍之前。
趙嫣然定睛一看,認得那人是曾經見過的高句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