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雖不肥沃,幹什麼也都用得著。
還是等回朝之後再計議吧。
劉光義率領大軍延原路班師回朝,柴宗訓想去朝日鮮明走走,楊業護送他到了日鮮州之後,抬著空鑾駕回幽州。
柴宗訓在董遵誨和楊延德的陪伴下,微服體察民情。
日鮮州和朝明州剛剛被扶桑給禍害,現在仍處在戰後重建中,條件異常艱苦。
不過這兩州的人還是一樣刁鑽。
先前柴宗訓在中原體察民情時,若是錯過宿頭,隨便投宿農家,都非常客氣,熱忱招待。
但是朝日鮮明的人就不同了,聽到不是本地口音,投宿一晚加上吃食,得十塊錢。
包括客棧也是一樣,遇有中原口音,價錢比本地口音貴上好幾倍。
柴宗訓笑嘆:“這一趟體察民情下來,我恐怕得大出血。”
董遵誨跟著搖頭:“所以先前的高句麗一直被打,一直受窮,是有道理的。”
嘆歸嘆,錯過宿頭,今日又得投宿農家。
反正是生意,農家倒也不排斥,給三人安排了個房間,端上吃食。
正吃飯的時候,柴宗訓發現這農家點的燈和他處不同,油盞裡面呈黑棕色。
“老哥,你這用的是什麼油?”
因為語言不太通,連比劃帶大聲吼叫,農家才聽懂他的意思。
“此為石油,”農家說到:“石頭上出的脂水,遼東有很多,很便宜。”
聽到石油兩個字,柴宗訓激動了:“你從遼東買來?為何我在遼東沒見過?”
“這便宜東西,只有我們這種窮苦人家才用,”農家說到:“公子的樣子一看就是非富即貴,怎會見識此物。”
不知道此石油是不是彼石油,不過不管怎樣,也得去看看。
柴宗訓也不想體察民情了,當即說到:“老董,五郎,今日在此休息一晚,明日便趕緊上路去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