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遲疑了一下:“皇上,拆了豈非破壞風水?況太祖、先皇梓宮都在汴梁,怎能一拆了之?”
“以卿之見,當如何?”
“回皇上,臣以為,當設汴梁為南都,仿我朝官制,建一套完備體系。”
“如今太子正出宮讀書,不如便由太子統御南都官員。”
“一來為太子積累為政經驗,二來有南都在,即便將來有個萬一,國中也有個緩衝。”
柴宗訓明白呂端的意思,大約就是和明朝一樣,有南北兩套官員系統。
南都官員並無實權,多半用來打發朝中失勢或初入官場的人,交由太子去管也還行。
“行吧,”柴宗訓應到:“便依卿的意思,設汴梁為南都吧。”
“臣遵旨,”呂端又說到:“皇上,臣還有一事要奏。”
“說吧。”
“回皇上,”呂端說到:“先是時,先皇登基並未改元,皇上登基後,年號已沿用二十多年。”
“如今國中形勢,已今非昔比,臣請改元,以為天下賀。”
改不改年號,柴宗訓並不在意這些:“卿覺得可改,那便改吧。”
呂端下去之後忙活開,先與翰林院商議年號之事。
這個翰林院掌院學士蘇德祥在行:“得天保佑,吾皇自御極以來,天下歸心,四海鹹服,不如便改年號為天保吧。”
“不可,”翰林院修撰陳彭年上前:“蘇大人,天保不可為年號。”
陳彭年是翰林院新近冒出來的青年才俊,蘇德祥向有愛才之心,便問到:“陳大人且說說,天保為何不可為年號?”
“回大人,”陳彭年說到:“天保兩字拆開,為‘一大人只十’,莫不是說皇上享國只剩十年?不可,不可。”
“既是天保不可,”呂端說到:“如今太平盛世,不如就以太平為年號如何?”
“太平更不可,”陳彭年在紙上寫下太平二字:“呂大人請看,太平拆開為大六十,天下以皇上為大,下面加六十,莫非影射皇上壽數只有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