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舜說到:“德措大哥,你可將這歌謠唱出去,當有一天,蘇公子駕臨吐蕃,你們尋獲的蟲草,便再也不用上繳,而是完全歸你所得啦。”
八戶人家聽了個懵懂,正好到了集日,農舜決定前往集鎮,在那裡住下,繼續傳播思想。
丹朱問到:“農先生,我有一事不明,為何你不將理論說透,讓這八戶人家準備革命?”
“不行,”農舜說到:“他們久受佛爺荼毒,理論一時聽得太多,恐怕理解不了。”
“且現在不能起事,只須在他們心中種下革命的種子,等到時機成熟,他們自然會摧枯拉朽一般將佛爺趕下臺。”
丹朱追問:“什麼時候時機成熟?”
“更多的人清醒,更多的人準備革命的時候,時機便成熟了。”
方圓百里,也只有這一座集鎮。
除了一處衙門,鎮上最多的就是寺廟,民居倒沒有幾處。
而且鎮上根本沒有客棧,據丹朱說,以往有客商來,都是給些香火錢,寄居於寺廟之中。
農舜正想探探這寺廟究竟如何,便隨著丹朱來到一處名為“喜福寺”的寺廟。
寺廟不大,但裡面裝修得富麗堂皇,倒與中原的衙門差不多。只是少了一份莊重,多了些花裡胡哨。
小沙彌將三人迎進寺中,因為天寒,並沒有一個和尚出門。
三人在廳中坐了一會,一個滿臉橫肉,帶著雞冠般高帽的男人迎上來,單掌置胸躬身一禮。
小沙彌介紹到:“這位是本寺方丈妙寂大喇嘛。”
丹朱屈身一禮:“見過大喇嘛。”
妙寂也不宣佛號:“如此風雪,未知三位居士到本寺有何貴幹?”
丹朱說到:“我三人前往惹薩聖城朝聖,因不熟悉吐蕃氣候,以至於誤了歸期。”
“還請大喇嘛行個方便,容我三人在此借宿,待冰雪融化我等自會離開,一應香火錢,我等自會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