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賴信組織船隊,準備強攻下關港。
周師無事,柴宗訓竟派出一支人馬,全線巡查,絕不允許留下一個扶桑活口。
整座大島上,到處是萬人坑,到處是焚屍爐,看不到一點生機。
蘇德祥有些膽寒:“皇上,此等殺戮,若流傳於後世,皇上之仁德,恐毀於一旦啊。”
“朕要那虛名做什麼?”
柴宗訓淡淡到:“朕只要我炎夏子民世代安居樂業,不再受外敵威脅。”
“至於朕是否仁德,根本不重要。”
蘇德祥說到:“可是皇上,先前接到線報,因為王師不留活口,前線扶桑軍民同仇敵愾。”
“目下整個扶桑全民皆兵,恐會對我大軍造成阻礙。”
“有什麼阻礙?”
柴宗訓淡淡到:“朕此次御駕親征,只為殺戮,至於是軍是民,重要麼?不過是多費些彈藥罷了。”
前線源賴信在周師炮火的支援下,很快便打下下關港,朝著扶桑的第二座大島大殺特殺。
周師毫不費力的跟著過了海峽,只出動火炮跟在源賴信後面。
一來助其攻城掠地,二來也能起個監督防範作用。
有炮火支援的火銃,自然比只有火銃要厲害得多。
十天之內,源賴信又拿下三座城池。
劉光義帶著將士隨後趕到,只下了一道軍令。
儘量燒殺搶掠,各人搶到歸自己,而且不準留下活口。
這種仗,哪個當兵的都願意。
前面有扶桑人衝殺,後面只須進城搶劫和放火就行。
但源賴信發現有點不對。
一直聽說周師乃仁義之師,怎地會縱兵劫掠?
而且所過之處,一個活口也不留。
正當源賴信猶疑之時,家臣源朝義匆匆上前:“統領,菊皇密旨。”
說到菊皇,源賴信憤恨不已。
當初刺殺平正忠之事,源賴信本奏與菊皇,且菊皇還發放過撫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