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國土廣袤,隨便哪個地方藏幾萬人一點問題都沒有。
扶桑軍手上有火銃,而且他們只有很少的糧草錙重,需要以戰養戰。
按照實際來說,扶桑軍定是往契丹人口密集處流竄,如此方能保證他的糧草。
但契丹牧民都是隨時遷徙的,而且還須防著扶桑軍殺個回馬槍,側身給逃走。
臨潢府的東南被遼東包著,西北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如今看來,只有步步緊逼,穩打穩紮。
倘捱到冬季,即便抓不住,也能讓扶桑軍全都凍餓而死。
鐵騎軍前鋒營統領劉廷有些不耐煩,直接跑到駕前請旨。
“皇上,扶桑軍既能快速推進,為何我軍不能?臣請率前鋒營,全力追擊扶桑人。”
劉廷也是個非常優秀的戰將,前幾次出征便已見識過他的勇猛。
柴宗訓說到:“契丹這麼大,你往何處追?”
“皇上,契丹雖大,但扶桑人過境總會留下些線索。”
劉廷說到:“穩打穩紮固然好,卻太消耗時間,王師早一日追上扶桑軍,契丹百姓便能早一日免受戰亂之苦。”
劉廷一言提醒了柴宗訓,他是來救燕燕和文殊奴的,怎麼能慢慢推進?
想到這裡,柴宗訓當即喝到:“劉廷聽旨,命你率前鋒營人馬,出臨潢府西面快速追擊扶桑軍。”
“倘有兩軍遭遇,若留下一個扶桑活口,朕唯你是問。”
“臣遵旨。”
劉廷率軍出發,柴宗訓也不敢多逗留,鐵騎軍總共十萬人馬,其中有三萬水師。
兩萬水師在南海和西海執行任務,一萬水師已趕往扶桑海進行封鎖。
劉廷的前鋒營有兩萬人馬,是鐵騎軍精銳中的精銳。
剩下五萬人,兩萬駐守臨潢府,防止扶桑軍回頭,柴宗訓和劉光義帶著三萬人往兩軍夾角追擊而去。
大軍追至永安山下,此處有激烈戰鬥的痕跡。
契丹守軍依靠山體,挖出戰壕抵抗扶桑軍。